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印象菏泽 | “天圆地方”古曹州

   时间:2024-08-23 16:17:00 来源:中部城市生活指南作者:江紫萱编辑:瑞雪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菏泽文化旅游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关注

编者按:为深入挖掘菏泽“六大文化”、历史遗迹、名镇古迹、风土人情、民俗节庆、名优特产、文化遗产、艺术瑰宝等,展现时代风貌,中国山东网联合菏泽市文化和旅游局特推出“印象菏泽”主题征文活动,定期展出优秀征文。今日推出第二期。

佳作展示 ✦

“天圆地方”古曹州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齐鲁田

在菏泽曹州古城老街中段路南,有一处纪念明代为重建曹州城做出重大贡献的“总规划师”、知州范希正而建设的“慎思园”,亦称为“范希正纪念园”。该园占地十余亩,由甘棠遗爱坊、养正斋、澄怀堂、崇化阁、五慎堂等十八处小景点组成。盛夏时节,笔者漫步“慎思园”中,观花木之生机、赏叠石之奇兀、望楼阁之嵯峨、思良吏之功绩,足以游目骋怀,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在“慎思园”北门正前方,伫立着一座高大的砾石牌坊,高11米,宽10米,四柱三梁三檐,中梁雕有卧狮飞凤,侧梁镌刻牧养农耕图案,匾额上刻“甘棠遗爱”四个大字,此典出于周宣王时期的大臣召公,他在巡行各地时,为不打扰百姓,常在路边甘棠树下搭草棚过夜。百姓为怀念他,对甘棠树不剪不伐,以表达爱戴之情。牌匾题字引用此典所称赞的正是明代首任曹州知州、 被誉为“循良太守”的范希正,赞其“躬身笃行”,称其“开郡安邦为曹守,贤良轶论治休明”,以示缅怀和纪念。

曹州之名由西汉时期设立的古兖州演化而来,为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汉武帝刘彻把全国划分为十四州,兖州是其中之一,州城在濮阳,现在的菏泽辖区大部都在兖州管理的济阴郡、山阳郡和陈留郡辖区内。自东汉以来,兖州州城因黄河水患等原因先后迁往昌邑、鄄城、廪丘、滑台等地。北魏孝昌三年(527年),又将兖州移于定陶。公元543年6月,东魏新设兖州于瑕丘(今兖州),史称东兖州,而周治在定陶的称为西兖州,辖区范围与西周初年分封的古曹国的版图相差无几,据《元和郡县图志》和《太平寰宇记》记载:“周武帝宣政元年(578年),改西兖州为曹州,取曹国为名也。”

曹州城的命运几度兴衰,与穿境而过的黄河水患紧密相关。1128年,为阻挡金兵南下,宋朝汴京留守杜充令人扒开黄河大堤,造成了大水浸流曹州十余年而城废。从北宋末年、元朝、一直到明初,曹州屡次被黄河所淹没。

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山东曹州为曹县,属山东承宣布政司兖州府。正统十年(1445年)复置山东曹州于古乘氏县址,正统十一年(1446年),时任曹县知县范希正被擢升为曹州知州,成为明代首任曹州知州,同时他也是明代曹州地方官吏中唯一被《明史》列传褒扬的官员。

范希正赴任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重筑曹州城。这里原为乘氏县旧址,到处是"残垣倒壁,街道凋零,荒草丛生,狐兔出没,沼泽遍地,几成废墟"。因屡遭黄河水患,城池早已荒废。范希正利用乘氏县城旧址度势规划,“经州之旧境,度形势,画方隅,定民居,立廨舍,构儒学”,营立城池,街直衢通,状若方卦,布局井然,初步形成了“天圆地方”的城市格局。与此同时,范希正发布文告,号召原曹州外流人员回乡安家立业,"劝借富民粟万石济之,赖以活者几千人"。编户迅速由原来的29里增加到74里。在人口增加、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他建立学宫,并广招学员,培养人才和师资。第一次就招收廪膳生员、增广生员以及附生、武生120多名。接着范希正又指令在曹州城内和乡间大办社学和私塾,发展教育事业,农闲时令农民子弟入学。这时曹州的社学发展很快,几年内发展到39处。在社学的带动下,农村私塾也迅速发展,村村里里都有读书声。

范希正在曹州任职十一年,为表彰他的政绩,曹州百姓为其勒碑留念,并写诗赞扬他说: “治教休明洽四方,曹南太守独循良。增多户口开州域,高广宫墙立郡庠。秩秩逗笾崇祀享,英英贤俊发科场。文翁学校兴西蜀,今昔相仍汗简香。”

曹州古城在明清两代经多次缮修和增筑,城区建设不断完善。史载:明成化二年(1466年),知州伍礼,历经三年,建成城楼及四门。正德六年(1511年),知州李贯、吴瓒连续相继修缮,历时两年,完成城墙、堞垣、城角楼、城池的建设。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大水,城楼、铺、堞、垣俱都倾圮。知州周鼎重建,整饰一新。根据清乾隆年间的《曹州府志》记载,明代时期的曹州城有四座城门,东门取名“宜春门”,南门取名“迎薰门”,西门取名“丰乐门”,北门取名“朝天门”。除修建城池之外,为防范黄河水患及洪涝灾害,明嘉靖元年(1522年),知州沈韩,于城外三里,周筑大堤防水护城。(堤趾约20米,顶部约8米,高约9.5米,周长约30里。)明万历二十一年,知州许恩进一步加固修护环堤,并在堤上种植柳树一万余株,以护堤基。环堤的创建,为曹州城筑起一道防护屏障,使古城在历次水患中化险为夷,得以延续至今,现环堤遗址基本保存完好,近年被菏泽市政府改建为环堤公园。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知府樊浚改土城为砖城。(周长约6000米,根宽5.1米,角楼4座,门楼4座,垛口3134堵)。民国时期的1933年,菏泽城形成南北街36道、东西街36道,共72条街的规模,并对街道进行了统一命名。城内街道纵横,相互交叉,状若棋盘,留下了“七十二条街,七十二眼井,七十二个坑塘”的美好传说,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外圆内方”空间布局,系统勾勒出完整的城市框架。“内方”指的边长3里、周长12里的正方形曹州老城区城墙,“外圆”指的是城墙外环绕城区呈圆形的防洪大堤。若从高空俯瞰,曹州古城就像一枚硕大无朋的“方孔铜钱”,镶嵌在广袤的鲁西南平原上。

清雍正二年(1724年),曹州升为直隶州,管辖曹县和定陶。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曹州为府,附郭设县,因南有“菏山”,北有“雷泽”,赐名菏泽。清代曹州府辖菏泽、定陶、单县、曹县、巨野,莘县,鄄城、范县、城武、郓城、朝城10县及濮州(州治在今鄄城县旧城镇)1散州。1913年1月8日,中华民国公布施行 《划一现行地方各级行政官厅组织令》,废除旧有 “州”级地方管理体制。“曹州”就此取消,菏泽开始走向历史舞台。

菏泽老城区虽然历经沧桑,但一直沿袭了明代以来古曹州的基本格局。古城曹州占地方正,城墙遗址、护城河水系,主要道路格局至今保留较为完整。很多老街的命名,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印记,如鼓楼南街、考棚街、仓房街、文庙街、城隍庙街、张油坊街、好善街、魁前街、双井街、华佗庙街等。除此之外,至今还有位于曹州城区西部黄巢起兵的点将台,位于城区西关专司供奉古代“四渎”之一济水之神的济渎庙,现保存于菏泽博物馆内的元代沉船,陈列其中的镇馆之宝元青花龙纹梅瓶等,这些历史故址和文物,依稀映照着这座老城昔日的容貌和曾经的繁华,成为我们永恒的回忆。

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的曹州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灿烂的文明,这里曾被太史公司马迁誉为“天下之中”,从古至今都是重要的历史大舞台,许多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起源于此,菏泽辖区曾发生过诸多推动和影响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涌现出难以数计的英才先贤。据研究菏泽地方史的方家潘建荣先生统计:“亘古以来,菏泽大地名列二十五史人物达两千多人,为之立传者二百余人。其中,有十二帝王、十二诸侯、十二相国、十二圣母后妃、十二兵家、十二名宦、十二名儒、十二名师、十二廉吏、十二文士、十二贤人、十二圣杰、十二孝子、十二忠烈、十二名僧、十二名道。”

“外圆内方”的曹州古城,形制独特,格调别具,寄寓深远,使得菏泽这座平原大邑具有了鲜明强烈的辨识度,昭示了一种寓方于圆、方圆相济、贤良方正的哲学智慧。曹州古老的街巷、历史遗址和文物,是传承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载体和岁月见证,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密码,是镌刻在我们一代代家乡人心中的地标,更是铭记内心深处亘古不变的乡愁。

“印象菏泽”栏目

现向社会各界征稿

征文以“印象菏泽”为主题,以不同人眼中的菏泽、不同人与菏泽的故事为写作视角,展现菏泽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社会发展等。

作品形式

文体不限,可为文章、图片、视频、漫画、漫评、H5等。(注:作品需为作者原创,杜绝抄袭和搬运。)

内容要求

内容要求积极向上,主题鲜明,情感真挚,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联系电话

15315400323

0530-7358226

投稿邮箱

zgsdw0530@126.com

邮件设置为

“征文标题+姓名+联系方式”

时光荏苒,陪你走过

聚焦文旅消费,山东这些政策你了解多少?

黄河记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

今天22时55分!菏泽正式进入……

-菏泽文化旅游-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