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温氏上市十年:资本科技双轮驱动,联农共富绘就农业现代化新图景

   时间:2025-11-02 18:26:4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十年间,许多企业历经起伏,有的黯然退场,有的则凭借深厚积淀与持续创新,成长为行业标杆。温氏股份便是其中佼佼者,从一家区域性养殖企业,逐步蜕变为营收突破千亿、业务覆盖全产业链的农牧业巨头,其发展历程堪称一部生动的行业进化史。

回溯至1983年,广东云浮簕竹镇,七户八人集资8000元创办簕竹鸡场,这便是温氏股份的起点。彼时,谁也未曾想到,这个简陋的鸡场会成为未来农牧业的领军者。1997年,禽流感危机席卷行业,温氏股份却逆势而上,将战略重心转向生猪养殖,为后续发展埋下关键伏笔。此后,企业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从育种、饲料到屠宰、食品加工,再到现代农牧设备制造,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产业生态。

2015年,温氏股份通过换股吸收合并大华农登陆创业板,首日股价飙涨242.5%,一举成为“市值一哥”。这一高光时刻背后,是四十余年对行业周期的深刻洞察与持续积累。上市十年间,企业不仅顶住了非洲猪瘟、行业供需反转等多重冲击,更通过“内生增长+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总营收突破千亿,肉猪销量稳居行业前列,研发环保投入累计超百亿元,在“猪芯片”自主可控与绿色发展领域取得突破。

资本市场的助力,为温氏股份的扩张提供了强劲动力。上市前,其生猪出栏量刚过千万头,肉鸡出栏量不足7亿只;而到2024年,肉猪销售量达3018.3万头,肉鸡销量突破12亿只,较2015年分别增长96.6%和62.4%。然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猪周期下行、行业亏损等挑战接踵而至,温氏股份通过发行美元债、可转债等方式增厚资金储备,同时优化母猪群体、提高产能利用率、改进饲料配方,将生猪养殖完全成本从2021年上半年的12.5元/斤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2元/斤,降幅超50%,为微利时代的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在巩固养殖主业的同时,温氏股份积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横向层面,通过收购多家公司股权,完善猪产业布局,提升种猪供应能力,并进军白羽肉鸡领域;纵向层面,向食品端延伸,肉鸡屠宰量较2015年增长近487.7%,预制菜销量累计达1亿只,盐焗鸡产品获“全国销售规模第一”认证。肉制品加工营收从2017年的1.86亿元增至2024年的6.02亿元,有效平滑了行业周期波动带来的业绩影响。企业自上市以来累计现金分红301.1亿元,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成为回报股东的典范。

科技投入是温氏股份穿越周期的另一大法宝。针对种猪基因检测依赖进口芯片的痛点,企业组建团队攻关,推出“温芯2号”猪基因育种芯片,检测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60%,并建成世界最大的瘦肉型猪活体种质资源库,实现品种国产替代。在种鸡选育领域,温氏股份深耕超40年,中华土鸡优质鸡品种从46个提升至57个,成为国内遗传资源最丰富的单位之一。数字化方面,企业累计投入超30亿元,引入云计算、AI等技术,打造现代化鸡舍、猪舍,并联合华为云推出国内首个“执业级”AI兽医师,推动养殖成本进一步下降。

作为农业龙头企业,温氏股份始终将社会责任融入发展战略。从“公司+农户”到“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再到“政银企村”共建模式,企业不断迭代合作机制,带动4.3万户合作农户共享产业红利。2015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累计支付养殖费用超961亿元,户均年收入从11.1万元增至27.5万元。企业推出“爱农守护”计划,为农户提供五大类保险保障,栏舍险、人身意外险覆盖率分别超90%和95%,切实降低养殖风险。

在绿色发展领域,温氏股份同样走在前列。2015年至2024年,环保投入达66.4亿元,构建粪肥固碳核算方法学与标准体系,完成行业首例猪、鸡养殖园区碳中和认证,累计碳减排超9500万吨。资源化利用方面,带动有机肥生产约3200万吨,协同有机种植6500万亩,每亩节约化肥成本30%-50%。臭气净化技术获国内领先认定,氨减排7400余吨,臭气去除率超80%,荣获环境技术进步二等奖。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