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2025年前三季度31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揭晓,11省超3万,沪京浙居前三

   时间:2025-10-23 00:14:33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31个省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509元,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5.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2991元,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686元,同比增长5.7%,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从收入构成来看,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四部分组成。这一指标通过将居民可支配收入总额除以常住人口数计算得出,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的重要依据。数据显示,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实际增长6.0%,反映出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成效。

分地区看,上海以69220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国首位,北京以67206元紧随其后。在北京市的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占比达65.1%,人均工资性收入为43722元,同比增长5.1%,对整体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4.0%,成为拉动居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浙江省以54653元位列第三,天津、江苏、广东三省则以超过4.2万元的收入水平分列第四至第六位。

中西部地区表现亮眼,重庆、内蒙古、安徽、湖南、湖北五省区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中西部地区名列前茅。这些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现代产业集群的崛起带动了就业增长。以安徽省为例,2023年末法人单位从业人员达1773.9万人,较2018年增加407.7万人,增幅达29.8%,位居全国第一。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不仅留住了本地高校毕业生,还吸引了大量人才流入。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前三季度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3万元的省份新增两个,分别是辽宁和内蒙古。目前共有11个省份迈入"3万元俱乐部",包括山东、重庆、辽宁、内蒙古等。福建省以39213元的收入水平位居第七,与第四至第六位的差距逐步缩小。

数据显示,区域协调发展成效显著。中西部地区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培育特色产业,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升。特别是随着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中西部地区正加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了坚实支撑。这种发展态势不仅缩小了区域差距,也为全国经济均衡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