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通证券发布了一份聚焦食品饮料行业渠道变革的专题报告,通过对比中美两国商超发展路径,深入分析了我国渠道变革的现状、核心驱动力及潜在投资机会,为行业参与者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美商超的发展轨迹呈现出显著差异。美国商超经历了完整的业态孵化、高速扩张、业态分化及互联网冲击四个阶段,形成了差异化定位与自有品牌壁垒。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商超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达18%,运营精细化程度高,且擅长挖掘消费者需求。相比之下,中国商超发展时间较短,跳过了业态分化期,直接进入互联网冲击阶段,目前正在补全这一关键环节。当前,中国商超面临同质化竞争和线上分流的双重压力,2020年自有品牌占比仅为4.3%,顾客运营能力较弱,多依赖促销和大品牌引流。
我国商超渠道已进入存量竞争的业态分化期,传统大卖场流量下滑,而会员店、硬折扣店、区域精品超市及即时零售等新兴业态迅速崛起。以山姆会员店为例,其通过“运营为王+客户至上+极致效率”的战略,精准定位中产人群,采用窄SKU策略、打造自有品牌(占比超30%)、优化供应链及全渠道布局,实现了快速增长。2024年,沃尔玛中国收入达1588亿元。奥乐齐则以硬折扣模式深耕社区,自有品牌占比超过90%,通过本地化供应链和即食热餐供应构建差异化竞争力。胖东来则以“以人为本”的极致服务形成独特优势,通过“员工-顾客”幸福闭环和透明化经营积累了高用户粘性。即时零售作为新兴力量,以分钟级履约满足即时性需求,形成了平台、前置仓、店仓一体三大主流模式,规模持续快速增长。
渠道变革的核心逻辑是从“货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型,竞争焦点从价格与品类转向品牌认知与用户关系构建。具备自有品牌打造能力、精准选品能力和高效供应链的渠道将形成核心优势。这一变革为上游供应商带来了结构性机遇:一方面,烘焙、熟食等定制化品类需求凸显,利好立高食品、宝立食品、千味央厨等具备定制研发能力的企业;另一方面,具备强研发能力的品类品牌公司能精准响应渠道需求,新乳业、西麦食品、有友食品、盐津铺子等有望借助渠道流量实现加速增长。
报告同时提示了相关风险,指出消费力恢复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及食品安全问题可能对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总体来看,我国食品饮料渠道正经历效率提升与品牌认知构建的深度变革,顺应这一趋势、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将持续享受行业变革红利,推动行业向更精细化、差异化的方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