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区近日迎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公园城市美好生活大会—烟火里的时尚消费”活动,与此同时,四川日报对区内一条独具特色的美食街进行了深度报道。这条位于麓湖美食岛的“言门十二味街”,凭借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文化内涵,成功打破了地理位置的限制,持续吸引着大量食客。
尽管距离传统市区近20公里,麓湖美食岛却成为市民专程前往的热门目的地。特别是在大假期间,这里日均客流接近4万到5万人,年营收可达700多万元。在许多网红美食街逐渐冷清的背景下,这条美食街如何保持其吸引力?记者带着疑问,探访了这条名为“言门十二味街”的街区。
走进街区,记者发现这里几乎看不到品牌连锁餐厅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风格统一、氛围浓厚的店铺。成都市民王女士一家三口正在排队等位,她表示:“我们是专门从双流过来的,朋友推荐的。”这种统一的风格并非偶然,而是源于街区运营方对产品与业态的整体把控。
“言门十二味街”运营负责人王良云透露,街区选择与开发商共同合作经营,而非简单的租赁关系。“纯租赁对产品的约束力很弱,合作经营能保持更高的要求。”他解释道。这种模式使得街区在品牌选择和业态布局上拥有更大的自主权。
街区的高要求首先体现在对“赤水河”文化主题的深度挖掘上。由于麓湖背后的万华集团与郎酒是“兄弟公司”,而郎酒源自赤水河,因此整条街以赤水河流域美食文化为主线,将云、贵、川三地的风味汇聚一堂。街区共有12家自营店,菜品从云南的火腿到贵州的酸汤,再到四川的麻婆豆腐,全部源自赤水河沿岸的食材与味型。
街区不仅注重菜品的原创性,还打造了具有地域融合特色的“地域融合菜”。例如,一道爆款菜“火腿老鸭煲”便融合了云南火腿、贵州龙须笋和泸州胡鸭,三种食材炖成一锅汤,深受食客喜爱,一个月能卖出五六百份。
街区的目标消费群体非常明确:追求高品质、微度假体验的本地年轻人和家庭客群。王良云表示,街区在价格上主打“高品质性价比”,人均消费80-100元,搭配用料扎实的菜品,让消费者觉得物有所值。环境上,街区紧扣“出片”和“亲子”两大核心,明档厨房、中式风格,店铺沿湖岸线排列,营造出适合拍照打卡的轻松氛围。对于家庭客群,街区还提供儿童餐椅和餐具,将用餐体验与整个麓湖生态城的亲子业态有效联动。
完成这条美食街运营的,是一股“学院派力量”。王良云的另一个身份是四川旅游学院的副教授。“我们有专业背景,从产品设计、研发到经营管理、设备维护,全部可以闭环解决。”他说道。2020年开业之初,依托万华集团主导的营销造势,言门十二味街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完成首轮全网引流,第一批游客成功“上岛”。
随着整个麓湖片区商业生态的成熟,对面建起了小朋友喜爱的“荒野之国”,此后陆续出现“水线公园”“麓湖CPI”等配套项目,持续吸引游客形成良性循环。然而,面对周边商业越来越多、客流不断被分流的挑战,言门十二味街也经历了从第一年营收1500万元到目前年营收700多万元的波动。运营团队展现出敏锐的调整能力,例如将一家烧烤店改为中餐,并准备开发人均二三十元的豆花系列。
如今,这条街的成功模式已经开始向外复制。王良云透露,在台州,一个占地面积约550亩的项目正在规划中。通过融合校企资源、深耕地域美食文化、及时洞察消费需求调整策略,言门十二味街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它证明了,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下,单纯依靠位置的红利对美食街来说已然不够,建立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特色化运营,或许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