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庆档电影市场拉开帷幕,10部新片同台竞技,票房格局初现端倪。据灯塔专业版统计,截至10月2日上午9时,档期总票房已突破4.25亿元,其中《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浪浪人生》暂列前三。值得注意的是,上映近半个月的《731》凭借下沉市场突出表现,意外成为档期“黑马”,场均人次突破30人,四线城市票房占比高达35%,远超其他影片。
票价方面,今年国庆档首日平均票价降至38.7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3元,观影门槛进一步降低。然而,预售市场表现却与票价走势形成鲜明对比。截至9月30日15时,档期预售总票房才突破1亿元,较2023年(9月27日破亿)和2024年(9月28日破亿)明显放缓。某影城负责人透露,预售初期《浪浪人生》多场次零售票,调整排片后改映《731》,仅数小时便售出63张票,市场偏好转变显著。
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新片排片上,老片重映也引发关注。《阿凡达:水之道》定档10月3日重映,9月30日晚已有观众提前购票,跳过国庆档新片选择经典影片。灯塔专业版分析师陈晋指出,四线城市票房占比同比提升,观众地域偏好分化明显:一二线城市青睐《三国的星空第一部》《毕正明的证明》,东北观众偏好喜剧《浪浪人生》,华南观众则关注《风林火山》。《志愿军》与《731》多人结伴观影比例较高,集体观影需求突出。
从影片类型看,今年国庆档延续多元化趋势,涵盖奇幻、动作、战争、喜剧等八大类型。以《刺杀小说家2》为例,该片主打视听体验,IMAX厅排映场次占档期总量的53.7%,25岁以下年轻观众占比突出。然而,预售票房动力主要来自粉丝群体。影评人“连城易脆”分析,《震耳欲聋》《三国的星空第一部》等影片因参演演员檀健次、王安宇、丁程鑫等粉丝支持,预售阶段表现亮眼。但普通观众态度谨慎,更倾向等待口碑发酵后再决定观影,电影消费正从“日常娱乐”向“文化事件”转变。
资本市场方面,影视股表现分化。9月30日,文化传媒指数上涨0.58%,横店影视涨停,华策影视涨5.57%,而金逸影视、华谊兄弟等公司股价下跌。从产业链参与度看,中国电影成为最大“玩家”,深度参与5部影片出品,包括《志愿军:浴血和平》《刺杀小说家2》等。横店影视参与3部,华策影视、万达电影等公司也有布局。中国电影近一周股价累计上涨4.62%,其半年报披露的近90个储备项目中,原创项目占比超半数,显示内容布局优势。
对于档期整体表现,行业机构认为,虽无现象级黑马,但影片质量中规中矩。陈晋指出,“续集化、系列化、IP化”成为主流,《志愿军:浴血和平》作为系列终章,前两部累计观影人次近5000万;《刺杀小说家2》延续商业类型片成功经验;《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则试图打造系列IP。这些特征体现中国电影产业向“成熟化”“工业化”迈进。影评人预测,随着口碑分化,《志愿军:浴血和平》或成票房冠军,《震耳欲聋》则可能成为“慢热型”黑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