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对话他山科技马扬:触觉成机器人“类人化”关键,两三年内有望达人类水平

   时间:2025-09-22 12:53:04 来源:小AI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首届聚合智能产业发展大会上,机器人触觉技术成为焦点话题。搜狐科技《超级瓦力——对话具身智能50人》栏目第11期,邀请到他山科技CEO马扬,深入探讨机器人触觉感知的突破与产业未来。

“人类通过五感感知世界,而机器人要实现真正的智能,触觉是绕不开的关键。”马扬指出,当前机器人视觉和听觉技术已相对成熟,但触觉感知的缺失仍制约着其精细操作能力。他比喻道,没有触觉的机器人如同“戴着厚手套干活”,难以完成组装精密元件、剥壳小龙虾等复杂任务。

马扬的创业故事始于2004年。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车企工作,直到接触电容层析成像(ECT)技术,为后续触觉研发埋下伏笔。2017年,波士顿动力等公司掀起机器人浪潮,马扬意识到,若想让机器人真正走进工厂、商场等场景,指尖触觉闭环能力是不可或缺的拼图。当时,全球能研发指尖触觉芯片的企业寥寥无几,他抓住机遇,与合伙人创立了北京他山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人工智能触觉传感领域。目前,公司已获得软银、国新等知名机构的四轮融资。

“触觉感知是实现精细操作和任务泛化的核心技术。”马扬解释,人类在执行简单动作时,往往依赖手部神经元的直接反应,而非大脑。例如,手碰到尖锐或高温物体时会本能缩回,端水行走时会自动调整握姿。触觉传感技术能让机器人手部建立“私有网络”,实现自主思考和决策,模仿人类行为。

工厂产线是触觉技术的典型应用场景。马扬以汽车生产线为例:自动化设备能完成90%的既定任务,但若要机器人撕掉产品塑料包装,却因动作柔性不足而失败。这正需要触觉传感支持,实现动态调整。

谈及技术瓶颈,马扬认为,当前机器人发展的核心卡点是训练数据不足。与汽车行业不同,机器人数据采集更难,因为尚未大规模商业化。为此,行业正探索仿真数据与真实数据结合的训练方式,以加速技术迭代。

对于灵巧手操作存在的问题,马扬直言:“核心是要做更多训练,到真实场景中学习。”他提到,过去一两年,行业内热议VLA模型(视觉、语言、动作),如今正尝试加入触觉数据,形成VLTA模型。但触觉对实时性要求极高,例如端水时不能等待两三秒,否则杯子会掉落。因此,他山科技选择在手端单独建立触觉小模型,赋予其思考能力,而非强行整合到大模型中。

面对“机器人商用化噱头多”的质疑,马扬持乐观态度。他透露,公司今年订单量是去年的十几倍,未来3至5年将是机器人产业的高速发展期,市场规模至少达数千亿元。“如果机器人能成为家庭管家,解决复杂任务,绝对会有人买单。”他强调,价格并非唯一障碍,技术突破才是关键。

当被问及“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时,马扬表示,机器人的核心价值是帮助人类完成不愿做或嫌麻烦的工作,而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想象力和演绎能力,这两方面机器人难以超越。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