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餐饮行业掀起了一股后厨直播热潮,越来越多的商家将镜头对准厨房,让消费者在线“监工”烹饪过程。这种新颖的直播形式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制作过程的关注,还直接带动了线下门店的客流量和销售额。
过去,预制菜的讨论让不少消费者对在外就餐的食材新鲜度和制作过程心存疑虑。如今,后厨直播通过“可视化”的方式打破了信息差,将厨师的烹饪技艺、食材的处理细节以及后厨的卫生环境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这种透明化的展示方式,既打消了消费者的顾虑,又激发了他们的食欲。
在这场直播热潮中,连锁餐饮品牌表现尤为活跃。例如,“大米先生”在宣布全国门店突破1000家后,顺势在抖音开启了后厨直播。九城门店同台连麦PK厨艺,大厨们忙得热火朝天,锅铲翻飞间,一道道“锅气”十足的菜品新鲜出炉。数据显示,单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次超过340万,最高在线人数突破10万,带动了约1.1万单成交量。
另一家连锁品牌“老乡鸡”则选择了食材溯源的直播形式。厨师化身“主包”,带着观众盘点后厨食材,从东北五常大米到新鲜五花肉,一一展示。过程中,厨师还科普了食材的专业名称,比如未清洗的菜品叫“毛菜”,清洗切好的叫“净菜”。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食材的新鲜度,也体现了后厨的卫生标准,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除了连锁品牌,一些中小商家也通过后厨直播脱颖而出。北京的“董家大院”在直播中,厨师专注烹饪,主播则在一旁回答网友的提问,比如“是用电磁炉做饭吗?”“人均多少钱?”这种互动形式为直播增添了趣味性,也吸引了大量观众。数据显示,该直播间在线人数稳定在上千人,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询问饭店地址,准备去线下打卡。
就连家门口的“苍蝇小馆”也加入了这场直播大战。一些小店在店内开启沉浸式做饭直播,观众从第一视角“监工”厨师掂勺炒菜,只能听到锅铲碰撞的声音。这种真实的场景让观众仿佛置身现场,刷到根本停不下来。
后厨直播的火爆,不仅在于其新颖的形式,更在于它对商家门槛的友好性。不需要复杂的脚本或精致的打光,只需将镜头对准真实的后厨日常,中小商家也能凭借“接地气”的内容吸引客流。例如,成都的“罗小洋、苍蝇馆子”通过后厨直播吸引了超过170万粉丝,单场直播观看人次超过1400万;徐州铜山区的“铜山区《尝香聚》”则依靠直播为线下门店吸引了50%-60%的新客。
平台也关注到了这一趋势,并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其发展。例如,抖音生活服务上线了“烟火小店扶持计划”,通过流量激励、达人探店等方式,帮助更多小店被消费者看到,进一步带动线下消费。这种模式不仅让消费者重新建立了对在外就餐的信心,也为商家提供了新的增长动力。
如今,后厨直播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新赛道。商家之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菜品味道和价格,而是扩展到了后厨透明度、厨师手法专业性以及直播内容的感染力。在这场竞争中,谁能更好地展示“锅气”和卫生标准,谁就能在流量争夺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