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西贝致歉整改、罗永浩放弃起诉,预制菜争议不断,律师详解五大焦点问题!

   时间:2025-09-16 00:06:50 来源:北京商报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西贝与罗永浩之间的争议持续发酵,预制菜透明化议题再度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从网络喊话到门店整改,这场风波不仅让西贝陷入舆论漩涡,更折射出预制菜行业标准化与消费者知情权之间的深层矛盾。

事件起因于罗永浩对西贝使用预制菜的质疑。他在社交媒体发文称西贝"几乎全都是预制菜",并呼吁立法强制餐饮企业标注预制菜使用情况。西贝创始人贾国龙随即公开否认,并开放全国370家门店后厨供消费者查验。然而,随着罗永浩临时组建团队开播,话题迅速转向预制菜透明化与消费者知情权保护,引发行业广泛讨论。

9月15日成为事件转折点。凌晨,罗永浩喊话贾国龙进行网络直播对质;中午,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诺将中央厨房前置加工工艺调整至门店现场制作,并公布具体整改措施:儿童餐牛肉饼改为门店现做,烤羊肉串实现现切现串现烤,手撕椒麻鸡调整为生鸡门店现煮等九项调整。傍晚,罗永浩宣布放弃起诉,但表示将持续监督整改进程。

这场风波对西贝经营造成显著冲击。贾国龙透露,9月10日至12日期间,门店客流量出现断崖式下跌,单日营业额损失最高达300万元。尽管西贝通过开放后厨、公布整改方案等方式积极应对,但预制菜界定难题仍待破解。贾国龙以腊肉炒蒜苔为例指出:"腊肉需提前预制,但作为原材料的菜品该如何界定?"这反映出行业对预制菜定义的认知差异。

行业内部对此存在明显分歧。新辣道创始人李剑在直播中设立20万元悬赏,挑战"无冷冻无添加剂才是好餐馆"的论断。他认为,消费者更应关注食材安全性与性价比,而非预制菜概念本身。多家餐饮企业负责人也表示,当前预制菜定义与消费者认知存在偏差,公示制度可能带来经营风险。

监管层面正在加快标准制定。根据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预制菜明确不包括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净菜类食品及速冻主食类产品。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审查,即将公开征求意见,届时将首次明确餐饮门店预制菜使用信息披露要求。

专家指出,预制菜行业标准化滞后与消费者知情权缺失的矛盾是事件核心。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分析,企业将预制菜视为降本增效工具,而部分消费者仍存在"低质廉价"的刻板印象,这种认知偏差叠加信息不透明,导致消费者对高价预制菜产生抵触情绪。

行业乱象亟待规范。苏商银行研究员付一夫列举当前问题:食品安全隐患突出,部分企业使用劣质食材、加工环境差;信息不透明侵犯消费者权益;准入门槛低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他建议,企业应严格把控质量,监管部门需完善分类标准与安全规范,消费者也应理性看待预制菜发展。

法律层面,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莉表示,目前预制菜尚无国家标准,但已有团体标准。根据《民法典》与《反不正当竞争法》,西贝公布罗永浩菜单可能涉嫌侵犯隐私权,推出同款菜单或构成不正当竞争。若罗永浩评价内容与事实不符,则可能侵害企业名誉权。

这场风波暴露出预制菜行业在快速发展中的诸多痛点。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副院长袁帅认为,行业健康发展需要企业、监管部门与消费者共同参与:企业应如实标注菜品信息,监管部门需加大执法力度,消费者则要通过合法途径反馈意见,形成多方监督的良好局面。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