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一场关于“十四五”规划实施成果的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详细披露了我国在过去几年中海关监管与通关领域的显著进展。据悉,全国通关一体化机制已全面建立,我国海关年均监管的进出口货物量跃居全球首位,达到了惊人的52亿吨,货值更是高达41.5万亿元人民币。
在此期间,海关部门严格履行职责,累计查获了包括涉政、涉枪、涉爆等在内的违禁物品515万件,有效阻止了这些危险物品流入社会。同时,海关还检出了70余种传染病,涉及病例达18万例,为保障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针对不合格商品,海关共处置了20多万批次,有效维护了市场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在税收方面,海关总署透露,过去几年累计征税达到了9.7万亿元人民币,为国家财政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海关部门还严厉打击走私犯罪活动,累计侦办走私犯罪案件2.3万起,有效震慑了走私分子,维护了国家经济安全和法制秩序。
海关总署署长孙梅君在发布会上强调,自“十四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新增和扩大了40个开放口岸,使全国开放口岸总数达到了311个,形成了水陆空立体化、东中西全方位的口岸开放布局。这一布局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已成为各地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以不到全国国土面积万分之二的面积,贡献了全国五分之一的进出口总值。
在通关便利化方面,“十四五”期间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一网通办”,涵盖了25大类964项事项,基本覆盖了跨境贸易的全链条和全环节。特别是“智慧旅检”系统的应用,已覆盖全国80%的航空口岸,使旅客能够享受到无感通关、快速通关的便捷服务。海关部门还持续开展了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有效改善了口岸营商环境。
海关总署还展示了在科技应用方面的创新成果。通过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海关部门不仅提升了监管效率,还大大增强了风险防范能力。这些创新举措的实施,为推动我国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