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智能新纪元:协同创新如何重塑产业与消费生态?

   时间:2025-08-20 09:05:21 来源:新浪财经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近日由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汽车工作委员会主办的2025首届“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协同创新发展大会上,多位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中国在无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及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

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智慧低碳发展部主任李德芬指出,这三大产业作为国家重点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技术突破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她表示,众多创新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出现,如同解锁未来生活的钥匙,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随着消费升级趋势日益明显,不同消费群体对科技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年轻消费者追求潮流时尚,主流群体期望通过智能科技提升生活品质,而银发一族则期待科技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从实时互动的智能车机系统到无人机配送,再到外骨骼机器人,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正在不断激发新的市场需求。

智能网联汽车作为引领汽车消费市场的重要引擎,其辅助驾驶功能的装车率持续上升。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的装车率已达到八成左右,显示出消费者对智能化汽车的强烈需求。李德芬认为,低空飞行器、智能网联汽车和人形机器人在技术上的协同创新,将进一步激发消费市场的活力。

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羽强调,这三大产业的核心部件技术有70%是同源的,且技术底层逻辑高度相通。这种技术同源性为产业协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降低研发成本、提高创新效率。他呼吁构建跨领域协同创新平台,打破产业边界,以提升中国在全球智能交通领域的竞争力。

会上,多位代表还探讨了人形机器人在汽车行业的应用。人形机器人不仅在车企的发布会上成为展示前沿科技的标志,还逐渐承担起销售顾问的角色。截至目前,已有特斯拉、小米等20多家车企进入人形机器人赛道,这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供应链的日益成熟。人形机器人与智能网联汽车在产业链上的共通性,为两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面对万亿级的低空经济市场,多家自主品牌车企纷纷入局低空飞行器新赛道。中国民航局预测,到今年底,我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目前,多家车企已完成飞行汽车的产品研发,并进入试飞验证阶段。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打破了传统交通工具的形态边界,还展现了令人瞩目的技术前景。

以新造车品牌推出的“陆地航母”系统为例,该系统采用独特的“母舰载具+分离式飞行器”设计,实现了陆空两栖的无缝衔接。而自主车企研发的“三体复合翼”技术更是革命性的突破,用户仅需一键操作即可完成陆空模式的自由切换。这种智能飞行器能够在普通停车场完成起降作业,使城市楼顶、社区空地等空间资源被重新定义。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智慧交通事业部负责人钟南表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空间和路径为低空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案例。双方在技术上有很多共通性,同时,低空经济涉及的产业覆盖度以及对政策完善的需求,都与智能网联汽车有着相似之处。他认为,两者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协同效应。

这场竞赛背后也推动了产业链的全面升级。动力电池厂商推出的航空专用电池包能量循环寿命达3000次,无人机企业为飞行汽车定制的毫米波雷达可实现500米障碍物感知。据测算,深圳已率先规划建设400个低空起降点,构建15分钟空中交通圈。

李德芬总结道,无论是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还是智能网联汽车,都需要技术驱动、场景牵引、政策催化等多方面的支持,才能逐渐进入消费市场,为人们带来更加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