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快递费上涨,电商人与消费者的“承重”时刻到来?

   时间:2025-08-13 00:30:28 来源:大卫微视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社交媒体上频繁出现“电商人的天空阴霾密布”的帖子,引发广泛关注。帖子内容大多聚焦于广东地区电商从业者因快递费用上涨而陷入的焦虑情绪。

据报道,自8月4日起,广东省内的快递服务价格全面上调,每票增加0.4元,使得平均单价突破了1.4元大关。相关部门明确规定,各快递公司不得低于此成本价进行揽收,违规者将面临严厉处罚。随后,从8月5日开始,包括申通、圆通、中通、韵达在内的通达系快递公司纷纷执行了这一涨价政策。

多位来自快递网点、电商行业以及行业观察家向中国新闻周刊透露,此次涨价主要波及的是针对特价电商轻件及大客户提供的低价服务,尤其是重量在0.3千克以下的包裹。尽管就此调整的真实性以及后续是否会有更多梯度的涨价措施向相关快递公司求证,但截至发稿时,尚未收到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涨价之前,另一快递重镇浙江义乌已于7月下旬率先启动了涨价机制,快递底价由1.1元上调至1.2元。多位受访者认为,在整治“内卷式”竞争政策的推动下,快递涨价趋势可能会进一步蔓延至全国更多区域。

广东汕头的一位母婴电商经营者史芸(化名)在8月5日凌晨接到了快递业务员的涨价通知。近五个月来,她每天从仓库发出的800多个订单,大多为重量约0.1千克的婴儿围兜。经过与业务员的多次协商,她将快递费用从1.5元降至1.3元。然而,这次的涨价通知让她措手不及,每单快递费用直接上涨0.4元,甚至超过了原价,连库存订单也不例外。

东莞的电商卖家郑宇峰(化名)则事先从新闻中得知了广东快递涨价的消息。当他看到0.4至0.5元的涨幅时,已经开始担忧自己的成本计算。然而,快递公司业务员告知他的实际涨幅高达0.7元,即便他每天发出3000票也不例外。郑宇峰表示,广东不同城市和地区的涨价情况差异显著,大家都在寻找更经济的发货途径。

此次涨价的背后,确有政策因素的推动。在“反内卷”政策的指引下,国家邮政局于今年7月连续召开会议,明确反对快递行业的“内卷式”竞争,并强调要加强行业监管,完善市场规则,促进高质量发展。

作为快递业务量连续16年位居全国首位的广东,无疑是“反内卷”政策落地的关键区域。广东省邮政管理局的数据显示,去年该省的快递业务量达到425亿件,占全国总量的24%;快递业务收入为3040亿元,占比22%。因此,广东快递价格的调整具有很强的示范效应。

在此之前,另一快递大省义乌已经迈出了涨价的第一步。7月17日,义乌市邮政管理局明确要求将快递单票价格下限上调0.1元至1.2元,并于次日生效。随后,中通等公司发出了在义乌的调价通知。

多位受访者认为,随着核心区域的快递价格上涨,未来全国将有更多地区跟进,如长三角地区以及福建、河南、河北等新晋的快递“产粮区”。行业分析师预计,8月至9月期间,将有更多省份跟进涨价,但主要集中在“产粮区”和加盟商严重亏损的区域,不会一次性在全国范围内普涨。

快递行业的“反内卷”并非突如其来。中国快递业的价格战已经断断续续持续了十几年,其根源可以追溯到2009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修订,民营快递企业获得了合法身份,随后“双十一”大促的兴起推动了电商快递数量的高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1年,淘宝每天产生的包裹量超过800万件,占行业总量的近六成;两年后,这一数字已接近1370万,“双十一”包裹量首次破亿。随着拼多多、抖音、快手、小红书等电商平台的崛起,低价小件商品的供给增加,进一步提升了电商渗透率。2023年,中国电商零售渗透率达到47%,远高于全球的19.5%。

电商件成为各快递公司争夺的重要增量市场,极兔等新玩家也加入竞争。然而,这场增长盛宴也伴随着隐忧。为了争夺电商大客户和平台资源,快递公司在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往往以价格为竞争手段,导致快递单票收入不断下降,甚至一度出现“8毛发全国”的极端报价。

从宏观角度看,根据国家邮政局的统计数据,2007年国内快递平均单票价格为28.55元,而到今年6月已下滑至7.49元。具体到快递企业,今年6月,顺丰、申通、韵达、圆通、中通的票均收入均较2017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其中顺丰、申通、圆通的降幅均在40%左右。

快递行业的低价竞争牺牲了服务质量和利润,导致暴力分拣、投递速度慢、快递丢失等问题频发。同时,企业基本都维持在盈亏平衡线上,加盟商的生存状况也堪忧。广东某快递加盟网点负责人陈陆(化名)表示,尽管所在区域快递量大,但人员成本、油费等上涨,派费下降,再加上可能的罚款,能够不亏本就已经不错了。

尽管中通、韵达等快递公司曾尝试过小幅区域性涨价,但由于行业竞争格局分散,价格执行机制难以统一,涨价之势很快被价格战吞没。而此次涨价是在国家邮政局“反内卷”政策的推动下进行的,因此被多位分析人士视为快递行业告别长期价格战、尝试扭转困局的重要转折点。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