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科学家与工程师的角色界限在公众认知中清晰而分明。这一职业分野不仅体现在学术界的专业划分,更深深植根于流行文化之中。例如,在热门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物理学家谢尔顿·库珀常以“纯正科学家”自居,对工程师身份的霍华德·沃洛维兹不乏嘲讽,二者职业差异成为该剧幽默元素之一。
简而言之,科学家致力于探索自然法则,探究世界“为何如此”;工程师则更侧重于“如何利用这些知识”,将科学原理转化为现实技术、工具与系统。科学家追求真理,工程师追求实用。
然而,这一传统观念近期遭遇了世界首富伊隆·马斯克的挑战。在转发xAI员工招聘推文时,马斯克评论称,将“研究员”与“工程师”区分开来的命名方式,实则是对双层工程体系的隐晦描述。他宣布,xAI自此不再区分二者:“这里只有工程师。”并直言“研究员”一词是学术界的过时术语。
马斯克在这条推文下继续略带讽刺地说:“SpaceX在火箭和卫星领域的创新研究,远超地球上所有大学学术实验室的总和。但我们从不使用‘研究员’这种自命不凡、缺乏责任感的称呼,我们用的是‘工程师’。”
此番言论无疑引发了广泛争议。支持者中,工程师David Brown认为,研究员与工程师的划分只是为了排除无博士学位者;ParadigmShiftAI创始人Anaïs Howland指出,大型实验室里这种划分只是地位象征;机器人企业家、CMU机器人学博士Jordan Ford也表示更倾向于工程师头衔。反对者则试图从概念上进行解释,有人以牛顿为例进行反驳,有人嘲讽“工程师”一词同样古老,还有人调侃马斯克是为了防止扎克伯格挖角。图灵奖得主Yann LeCun更是直接批评马斯克“大错特错”,并在领英发帖详细阐述了研究与工程的差异。
LeCun指出,研究与工程在运作方式、方法论、开放性和评估标准上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运用科学方法论发现新原理,证明其有效性,分析优劣,并与研究社区互动;而工程则是整合方法构建系统,强调实用性,评估标准更注重任务完成度。研究者以智识影响为评估依据,工程师则以产品影响力为主。LeCun强调,不区分这两项活动,不用不同标准评估,可能会扼杀突破性创新。
在这场“研究者VS工程师”的论战中,或许正如图灵奖得主、数学家理查德·汉明所言:“研究科学时,若已知自己在做什么,就不该去做;做工程开发时,若不知自己在做什么,同样不该去做。”定义虽重要,但更关键的是专注于我们所做的事情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