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育儿补贴年千亿规模助力生育 “投资于人”战略信号强烈

   时间:2025-08-02 23:58:21 来源: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编辑:快讯团队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国家育儿补贴政策正式出台,标志着我国从物质投资向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转变。2025年7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宣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家庭生育一孩、二孩还是三孩,均可享受每年3600元的补贴,直至孩子年满3周岁。这一全国性民生政策预计每年将惠及超过2000万个婴幼儿家庭。

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育儿补贴制度的实施符合预期。他指出,近年来,我国政策导向已从以物质为主的投资转向以人为主的投资,财政支出结构也在不断优化,更多地向居民部门和家庭部门提供直接补贴。此次育儿补贴政策的出台,正是这一转变的具体体现,且未来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

罗志恒认为,育儿补贴政策的出台具有多重意义。首先,它降低了育儿的成本和负担,有助于提高居民的生育意愿。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中低收入群体,这一政策的激励效应可能更为显著。同时,东部地区和一线城市可能会在国家基础补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补贴额度。其次,育儿补贴增加了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有助于提振消费。这一政策更重要的是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即“投资于人”的理念正在向前推进,未来对于住房、养老、教育等领域的财政支出可能会进一步增加。

关于育儿补贴对消费的影响,罗志恒预测,按照当前每年约900万的出生人口计算,每年将发放约300多亿元的补贴,考虑到0-3岁的年龄范围,总发放金额将达到约1000多亿元。这些补贴将形成居民的收入,并通过购买母婴产品和其他服务转化为支出,进而形成经济循环。他认为,消费的提升规模应达到上千亿元,考虑到乘数效应,实际影响可能更大。

罗志恒还强调,提高生育率需要综合施策,久久为功。除了发放育儿补贴外,还需要在教育、住房、假期制度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例如,在教育方面,可以进一步提供补贴或举措,缓解居民面临的教育养育压力;在住房保障方面,可以根据孩子数量实施相应政策;在假期制度方面,需要确保母亲的产假和父亲的陪产假得到落实,避免职场歧视,同时给予落实较好的企业相应补贴。

此次育儿补贴政策的出台,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它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视,也为未来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奠定了基础。我们期待在政策的推动下,能够有效降低育儿成本和负担,提高居民的生育意愿,同时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