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酷热的三伏天,这一极端气候直接推动了全国用电需求的飙升。数据显示,7月4日,我国电力负荷峰值达到了惊人的14.65亿千瓦,这一数字不仅远超美国,更是其1.5倍之多。
在这场电力大战的背后,火电以其超过全网发电量6成的贡献,成为了稳定电网的中流砥柱。而就在7月6日,国能浙江北仑电厂的8号机组正式投入商业运营,其年发电量足以满足20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更令人瞩目的是,待9号机组建成后,北仑电厂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7340兆瓦,从而超越内蒙古大唐托克托电厂,成为全球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内蒙古大唐国际托克托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全景
提及托克托电厂,这座位于内蒙古大草原上的巨型火电厂,总投资超过280亿元,自1995年兴建以来,便以其12台发电机组、672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在役火电厂之一。它一天最多能发出1亿度电,一年消耗的煤炭量高达1500万吨,为京津地区的供电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即便是如此强大的托克托电厂,也即将被北仑电厂超越。北仑电厂,这座已经跻身世界第一的火电厂,其8号和9号两台新机组投产后,将每年增加发电量120亿千瓦时,足以覆盖40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并提供额外的高压供热300吨/小时。北仑电厂的峰值发电续航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可连续18天维持近1亿千瓦时的单日发电量。
世界银行副行长在北仑电厂考察
北仑电厂的崛起之路,可以说是我国火力发电技术进步的缩影。自1984年选址浙江宁波经开区以来,北仑电厂经历了从一期到四期的不断扩建和技术升级。从最初的600兆瓦亚临界机组,到如今的1000兆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机组,北仑电厂不仅实现了装机容量的飞跃,更在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智能化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技术自主化方面,北仑电厂走出了一条国产化的道路。早期的北仑电厂技术非常依赖进口,但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中,其逐渐实现了核心设备的国产替代。刚刚投入运行的8号机组,其控制系统、锅炉、汽轮机等关键设备国产化率超过了95%,打破了外资企业的长期垄断。
在绿色环保方面,北仑电厂同样取得了显著进展。8号机组采用了新一代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超低排放标准。在无湿除的条件下,其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均远低于国家标准,为煤电行业树立了“绿色标杆”。
北仑电厂一二期机组全景
在智能化发展方面,北仑电厂同样走在了前列。8号机组引入了AI视频分析、黑灯车间、智慧燃料等项目,通过大数据优化燃煤掺配和设备运维。同时,借助“火风光储”多能互补系统,其负荷变化速率在峰值可达每分钟2.5%,显著提升了机组并网的适应性。
北仑电厂的发展历程,不仅见证了我国火力发电技术的进步,更反映了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尽管煤电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新能源的发展势头同样不可忽视。2024年,我国新开工的煤电机组总计94吉瓦,其中超临界机组占比70%。同时,新增的风光装机则达到520吉瓦,是煤电的五倍多。这表明,我国在保障电力供应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2023年全球煤炭消费情况(大红色为中国)
我国在电力传输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全球45条特高压线路中,有42条采用了中国技术。这不仅保障了我国内部的电力供应,还为周边国家提供了可靠的电力支持。例如,蒙古国寒冬供暖的70%依赖中国供电,越南工厂则靠云南水电维持运转。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我国的电力实力,更为全球能源合作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