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起涉及全球矿产资源供应链的复杂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据知情人士透露,自去年12月中国对美国实施锑出口禁令以来,美国竟通过泰国和墨西哥这两个“中转站”,巧妙地绕开了禁令,大量进口了氧化锑。
在墨西哥新莱昂州,短时间内涌现出大量矿产品贸易公司,而这些公司的背后,几乎都是由中国资本的离岸公司在操控。同样,泰国的Unipet工业公司也被曝出是中国广西日星化工的子公司。在短短六个月内,该公司已向美国发运了数千吨锑产品,发货规模同比激增了数十倍。
更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来自中国的集装箱在泰国的港口停留时间极短,通常不到48小时。它们被迅速更换包装并贴上新标签后,便再次装船运往美国。这一流水线作业的效率之高,令人咋舌。
面对这一现状,美国的买家们也并不避讳。一位矿产商坦言,他每月都能从中国获得一定数量的镓。这些货物通常由中国的代理商先行收购,并通过各种伪装手段进入美国市场。尽管价格较高,但买家们仍愿意为此买单,以避免缺货的风险。
实际上,中国方面早已意识到这一问题,并在今年早些时候召开的专项行动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打击“第三国转口”现象的重点任务。商务部也表示将深入挖掘非法实体及走私网络,并严厉查处相关行为。然而,尽管有这些措施,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这起事件再次暴露了全球化供应链中的隐秘角落。即使国家出台了严厉的出口管制措施,但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仍会驱使一些人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规避。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在这一场博弈中,仅靠海关的严格检查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在规则修订和全球矿产资源布局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以确保国家的资源安全和利益不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