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团近日揭晓了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务报告,业绩数据令人瞩目。根据报告显示,小米在这一季度的营收实现了47.4%的同比增长,总额达到了1113亿元,这是继2024年第四季度后再次突破千亿大关。其经调整后的净利润更是首次跨越百亿元门槛,达到了107亿元,同比激增64.5%。
在手机业务方面,小米持续稳固其市场地位。智能手机收入由2024年第一季度的465亿元增长至2025年第一季度的506亿元,增幅为8.9%。与此同时,智能手机的平均售价(ASP)也从每部1144.7元提升至每部1210.6元,涨幅达到5.8%。
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在业绩发布会上指出,尽管国家补贴政策为行业提供了助力,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有效抓住这一机遇。因此,他认为中国手机市场目前仍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未来的分化趋势将愈发明显。
在IoT与生活消费产品领域,小米同样表现出色。一季度收入达到323亿元,同比增长58.7%,毛利率也提升至25.2%,同比提升5.4个百分点。其中,小米大家电业务更是实现了突破性增长,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高达113.8%。具体数据显示,空调出货量超过110万台,冰箱出货量超过88万台,洗衣机出货量超过74万台,各类产品的同比增长率均超过65%。
卢伟冰透露,小米空调已经完成了全产品线的布局,并实现了技术的全栈自研。他进一步表示,小米空调智能制造工厂将于今年内投产,这将进一步提升小米空调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家电行业的价格战,卢伟冰显得颇为自信。他表示,小米大家电业务在产品、硬件、智能化以及渠道效率等方面均具备显著优势,因此并不担心价格战的影响。
在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方面,小米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季度收入为186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收入达到181亿元,环比增长10.7%。在单车平均售价方面,小米智能电动汽车2025年第一季度的ASP为每辆23.83万元,较上一季度上升了1.7%。小米管理层表示,这主要得益于ASP较高的小米SU7 Ultra的上市以及当季度交付的小米SU7其他车型的产品结构变化。
尽管小米汽车在月度交付量上存在波动,但卢伟冰强调,小米汽车在产能挖潜方面表现良好,并坚称将全力保障年度交付35万辆的目标达成。他自豪地表示,SU7上市14个月后,市场上仍未出现能与之匹敌的产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及AI等创新业务方面取得了显著增长,但目前该板块仍处于投入阶段。2025年第一季度,该业务分部经营亏损为5亿元,不过环比已收窄约28.57%。对于盈利问题,卢伟冰认为,关键在于提升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