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工厂游”成新风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价值密码何在?

   时间:2025-05-22 17:14:3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一股名为“工厂游”的新风尚在社交媒体上悄然兴起。在小红书平台上,与工厂游相关的综合话题阅读量已突破数十万,而诸如#溯源等探索生产线的话题更是收获了超过1800万的浏览量。这股热潮不仅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也揭示了工业旅游背后的巨大潜力。

在国外,工业旅游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到日本的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这些“工业迪士尼”不仅将工厂变成了旅游景点,更通过创意和文化的融合,赋予了工厂新的生命。在鲁尔工业区,炼钢炉被改造成光影剧场,工装裤与芭蕾舞鞋在车间共舞;而在白色恋人巧克力工厂,游客们不仅能目睹巧克力的制作过程,还能亲手制作专属礼品,体验从原料到成品的甜蜜之旅。

相比之下,中国的工业旅游起步较晚,但其市场潜力巨大。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指出,全球工业旅游占旅游总产值的10%-15%,而中国工业旅游的市场占有率还不到5%。然而,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企业的积极尝试,中国工业旅游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以小米工厂为例,2024年冬天,小米工厂三期的60个免费参观名额迅速售罄,甚至被黄牛炒至高价。这场供需博弈不仅展示了工业+文旅融合的巨大价值空间,也促使企业开始思考如何通过讲述工厂的故事来吸引更多消费者。随后,北京、上海、山东、深圳等地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推动工业旅游的政策,进一步加速了这一领域的发展。

在工业旅游的实践中,一些企业已经探索出了成功的模式。例如,特斯拉通过向置换客户开放上海超级工厂的参观权,不仅提升了销量,还增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感。蔚来第二工厂则打破了传统布局,设置了多个打卡点,将工厂的生产流程重新编码为品牌宣言。这些做法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还通过社交媒体等渠道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

除了车企之外,其他行业也在积极探索工业旅游的可能性。例如,君乐宝将原本的牧场打造成生态剧场,让游客可以亲身体验奶牛养殖和绿色产业链的生态循环。这一做法不仅提升了游客的体验感,还将ESG实践转化为可触摸的消费语言,进一步增强了品牌的竞争力。而白色恋人巧克力公园则通过分层体验设计(基础参观免费/深度体验付费),创造了人均消费超3000日元的商业奇迹。

在工业旅游的实践中,研学游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方向。飞鹤(哈尔滨)工厂通过开放参观,并结合“小小牧场”等研学项目,让游客不仅能了解到牛奶的生产过程,还能参与到奶牛营养师等岗位的体验中。这种做法不仅打破了传统制造业与消费者之间的隔阂,还通过教育属性让工厂游突破了旅游周期的限制,形成了全年无休的人才流量池。

工业旅游的成功实践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多重正向收入,还推动了制造业与大众的文明对话。通过门票策略、体验商业、IP衍生品和人才反哺等价值层的构建,企业可以实现从“流量积蓄”到“生态共建”的转型。然而,在工业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待解难题。如何平衡参观动线与生产保密性?中小企业如何借助文旅赋能?传统制造人才如何驾驭景区运营新技能?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解决。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工业旅游的市场潜力依然巨大。随着更多企业的加入和政策的支持,相信未来会有更多创新的实践模式涌现,推动中国工业旅游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