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康佳集团业绩扭亏背后:核心业务承压,战略转型能否破局?

   时间:2025-05-21 08:00:40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康佳集团,这个曾在20世纪90年代主宰CRT彩电市场的巨头,如今却在家电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步履维艰。业绩的持续不振,让外界对华润入主后的康佳寄予厚望,期待它能迎来转机。

2025年首季度,康佳集团交出了一份成绩复杂的财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达到25.44亿元,同比增长3.32%;归母净利润为0.95亿元,同比增长更是高达118.59%。然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母净利润却亏损4.4亿元,依然深陷困境。

消费电子行业正加速向智能化、物联网化转型,对康佳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要想重振雄风,仅靠外部支援远远不够,必须从内部进行彻底变革,重新审视市场定位与战略规划,否则将难以摆脱亏损的阴影。

近年来,康佳集团的经营状况持续下滑,财报数据触目惊心。2024年,公司营收约111亿元,同比下降37.73%;归母净利润为-33亿元,同比下降52.31%;扣非后净亏损32.05亿元,同比下降约10%。从2022年至2024年,康佳集团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亏损,累计亏损高达83亿元。

今年一季度,康佳突然实现扭亏为盈,令人意外。但深入分析后发现,这一盈利背后暗藏隐忧。扣非净利润是衡量企业核心业务盈利能力的关键,而康佳在这一季度依然亏损4.4亿元,核心业务盈利能力匮乏。此次盈利主要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如调整对武汉天源的投资核算方式,产生了高达6.56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若剔除这一因素,康佳的经营状况依然惨淡。

彩电和半导体是康佳的两大核心业务,但其盈利困境显而易见。彩电业务虽有所提升,但受市场竞争加剧、供应链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仍处于亏损状态。半导体业务发展也不尽如人意,2024年营收仅为1.70亿元,同比下滑94.99%,占营收比重骤降至1.53%。

康佳面临的竞争局势异常严峻。一方面,以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凭借智能生态和互联网营销模式迅速崛起,蚕食传统家电企业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快速变化,更注重产品的智能化、个性化和高端化。康佳在这场变革中反应迟缓,与竞争对手的差距日益扩大。

TCL电子全年营收达到993.2亿港元,同比增长25.75%,净利润增速更是高达123.57%;创维集团虽营收略有下滑,但净利润仍保持在11.6亿元。相比之下,康佳2024年营收同比下降37.73%,归母净利润亏损33亿元,与对手的差距明显。

在市场份额争夺中,康佳也逐渐掉队。TCL、海信、创维、小米四大品牌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形成稳固的头部阵营。而康佳的销量不足50万台,同比降幅超过20%。

面对内忧外患,康佳宣布主动优化业务结构,重新聚焦消费电子与半导体领域。在消费电子领域,康佳以“场景化替代功能化”的创新理念和“黑白营销融合”的战略布局,试图从存量市场中寻找增长之道。在半导体领域,康佳聚焦MicroLED及MiniLED芯片等核心业务板块,推进光电业务向产业化发展转型。

康佳还将目光投向了出海与AI两大机遇。在AI领域,康佳将先进的AI技术融入智能电视系统,为用户带来智能交互体验。然而,AI电视领域竞争异常激烈,康佳必须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技术研发与优化,才能紧跟行业前沿。

在出海方面,康佳加大全球化布局力度,彩电海外业务成功开拓新客户,自主品牌业务落户斯里兰卡,营销版图不断扩张。然而,在国际市场上,康佳仍需直面全球各地的强劲竞争对手,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

作为曾经的彩电大王,康佳集团如今正站在战略转型的十字路口。尽管出海布局与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为其带来了机遇,但要实现重生,仍需跨越“技术壁垒、市场重构、生态重塑”三重难关。

康佳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实现从“掉队者”到“追赶者”的逆袭,让我们拭目以待。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