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短视频与直播浪潮的推动下,无线麦克风市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期,其市场体量已迅速攀升至百亿人民币级别。这一领域不仅吸引了众多新兴品牌的加入,就连消费电子巨头大疆也毅然决然地投身于无线麦克风市场的竞争之中。
大疆推出的DJI MIC MINI无线麦克风,在亚马逊平台上以169美元的价格,一个月内便实现了超过8000笔的销售佳绩。这一成绩无疑彰显了无线麦克风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大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然而,市场的火热远不止于此,一款名为“Mini Mic Pro”的无线麦克风更是以29.9美元的低价,在短短一个月内狂揽超过2万笔订单,其独立站主页甚至打出了“每15秒售出一个无线领夹麦克风”的惊人标语。
无线领夹麦克风并非新鲜事物,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50至60年代。然而,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无线领夹麦克风的用途已从传统的舞台表演和影视拍摄扩展到更为广泛的领域。特别是在2020年前后,随着短视频和直播行业的迅猛发展,轻量化、便携化的无线领夹麦克风更是迎来了新一轮的市场增量。
据QY Research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无线领夹麦克风市场销售额已高达14.2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61亿元),并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22.99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66.81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94%。其中,北美地区作为最大的消费市场,占据了35.24%的市场份额,中国和欧洲则紧随其后,分别占有26.67%和21.23%的市场份额。
在海外市场,无线领夹麦克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甚至出现了大牌“卷”降价的现象。澳大利亚声学品牌RODE(罗德)推出了售价137美元的Wireless Micro无线领夹麦克风,这一价格相较于其以往的产品有了明显的下探。同时,影视麦克风的头部品牌森海塞尔也开始涉足200-300美元价位的无线领夹麦克风市场。这些头部品牌的动作无疑表明,他们正在积极应对国内玩家的崛起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
Hollyland作为较早一批入局无线领夹麦克风的国内玩家,其背后的深圳昊一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无线麦克风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昊一源科技从OEM摄影图传工厂起家,逐步拓展出了商业摄影图传、商业摄影通话系统、无线领夹麦克风和直播器材等多条产品线。其推出的LARK 150无线领夹麦克风不仅在设计上对标了RODE,还首次引入了磁吸充电盒的设计,这一创新成为了后续众多入局者的标配。
随着国内玩家的不断涌入,无线领夹麦克风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数字无线便携麦克风市场的品牌数量已超过450家,涵盖了音频领域的专业玩家、智能硬件品牌、跨境电商公司和摄影外设制造商等各类玩家。这些玩家在产品功能性上的竞争也愈演愈烈,从续航、稳定性、收音距离等基础功能到磁吸充电仓、智能降噪、远距离收音、多设备兼容等附加功能,都成为了各大产品的标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品牌凭借差异化的产品策略和创新的用户体验脱颖而出。例如,昊一源科技在无线麦克风市场上主打差异化竞争,从产品外观和用户体验上切入,推出了纽扣形态的麦克风产品、去LOGO产品以及无线监听等功能。同时,互联网麦克风品牌Maono(闪克)也凭借其专业的录音、修音软件服务以及对细分需求的精准把握,赢得了海外用户的青睐。
然而,市场的火爆也带来了“白牌打白牌”的混战局面。由于无线领夹麦克风的公模和产品方案已经非常成熟,再加上芯片和AI的发展,大量的入门级产品能够满足用户日常使用的基本需求。因此,市场上出现了大量价格极低的无线领夹麦克风产品,甚至有的产品单价不足10元。这种极低的准入门槛使得市场变得更加混乱,竞争也愈发激烈。
尽管如此,一些已经取得成绩的品牌并没有放弃对专业级产品和高端市场的布局。例如,长丰影像旗下的BOYA和Saramonic枫笛就分别针对中低端和专业级市场推出了不同的产品。这种既出货又布局高端市场的做法得到了很多玩家的认可,也成为了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的关键。
现阶段,无线麦克风市场的竞争仍然聚焦于音视频内容创作市场,各品牌通过价格策略、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来提高产品的渗透率。同时,随着海外短视频、直播内容渗透率的逐步提升以及AI驱动硬件产品迭代的影响,无线领夹麦克风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增长曲线。在这一背景下,整个市场正在经历新一轮的洗牌和重构,而拿到结果的中国玩家们正在积极重构技术壁垒,以应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
在无线麦克风的江湖中,中国玩家们正以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潮流。他们不仅在国内市场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在海外市场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无线麦克风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