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中国算力产业增速遇冷?阿里财报后市场需理性看待

   时间:2025-05-19 17:52:53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阿里巴巴最新财报公布后,尽管收入和利润基本符合预期,但股价在美股市场开盘后仍遭遇大幅下跌,一度探底8%。此次股价波动的主要原因聚焦于云智能业务板块,其实际增速略低于市场预期,成为投资者情绪转冷的导火索。

市场预期中,阿里巴巴的云智能业务能够实现20%以上的增长,但实际公布的增速仅为18%。同时,公司资本开支的环比下降,尽管同比依然保持增长,却被市场解读为AI驱动的云计算业务发展未达预期的信号。这一系列数据使得投资者对国内互联网大厂在AI云计算领域的乐观预期产生了动摇。

业内分析指出,市场对于国内AI云计算产业的乐观情绪或许过于高涨。以腾讯云为例,其业绩表现同样面临挑战,增速预计更为缓慢。腾讯整体To B业务的个位数增长,主要依赖于微信支付业务的恢复,而非云计算的强劲拉动。这种局面让国内外投资者感到困惑:为何国内AI技术的突破未能转化为云计算平台的高速增长?

深入分析发现,今年一季度市场对AI算力需求的预期存在偏差。当时,DeepSeek等开源大模型的兴起引发了市场对推理需求的狂热追捧,认为这将为互联网大厂的云计算业务带来强劲增长。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大量客户选择自行采购硬件部署DeepSeek,以确保数据安全和业务流程的紧密结合,从而减少了对公有云平台的依赖。开源生态的蓬勃发展导致二线大模型厂商面临生存困境,训练需求在短期内出现下滑。

具体而言,数以万计的企业客户在部署DeepSeek时,更倾向于自行采购如英伟达H20和华为昇腾910B等推理机,而非租用云平台算力。这一趋势不仅限制了云平台推理需求的增长,还使得电信运营商的算力中心成为受益者之一。同时,开源生态的繁荣使得二线闭源大模型面临淘汰压力,训练需求的整体下滑进一步影响了云平台的市场表现。

另一方面,尽管长期来看AI算力需求将持续增长,但短期内市场已对云计算产业寄予过高期望。这种过高的预期导致了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豆包产业链”的炒作升温,市场对国产芯片和云计算产业的预期不断上调。DeepSeek的横空出世更是将这一趋势推向高潮。然而,当实际数据未能满足这些高涨的预期时,市场情绪迅速恶化。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重新配置中概股的外国机构投资者对大厂云计算业务的不达预期反应尤为强烈。他们习惯了美国科技巨头如微软、亚马逊和谷歌的立竿见影式增长,对中国云计算产业的独特发展规律缺乏足够了解。因此,当阿里巴巴和腾讯云的短期数据未能达到预期时,这些外国投资者成为推动市场波动的主要力量。

尽管如此,业内人士依然看好中国AI产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他们认为,阿里、腾讯等大厂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战略押注是正确的,但长期战略与短期市场表现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投资者需要认识到,尽管前途光明,但道路注定曲折。遗憾的是,许多投资者往往只关注前半句的光明前景,而忽视了后半句的曲折道路。

市场还需理性看待AI算力需求的增长趋势。推理需求的井喷才刚刚开始,将持续数年之久;而训练需求的增长也可能随着下一代大模型的出现而迎来爆发。然而,这些长期趋势并不足以支撑短期内市场对云计算产业的过高预期。因此,投资者需要调整心态,以更加理性的视角看待中国算力产业的未来发展。

最后,尽管本文作者并未直接持有阿里巴巴股票,但通过基金或信托计划可能间接持有相关资产。本文旨在提供客观分析,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理性决策。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