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厦门国资巨头建发系:四年重组五家上市公司,能否撬动发展新机遇?

   时间:2025-05-19 16:56:24 来源:钛媒体APP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资本市场的波澜壮阔中,厦门国资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迅猛的动作,成为了近年来备受瞩目的力量。四年间,厦门国资旗下的企业频频出手,连续入主五家上市公司,涉及光伏、铝业、养猪、家居、铜业等多个领域,其速度和规模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

厦门建发、国贸控股、象屿集团,这三家世界500强企业,被并称为厦门国资的“三剑客”。它们从供应链管理和房地产起家,逐步构建起庞大的产业+金融投资商业帝国。背靠厦门经济特区的快速发展和福建这一经济大省的强大支撑,厦门国资的综合实力不容小觑。

其中,建发系的表现尤为抢眼。近年来,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建发系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不断寻觅各种投资机会和重组红利。其收购动作频繁,每一次出手都显得气势如虹。

以天邦食品为例,这家曾经的“浙江猪王”在摘掉ST帽子后不久,就迎来了建发系的驰援。建发物产联合南宁漓源粮油,斥资7.4亿元入股天邦,展现了其在农业领域的布局决心。而建发物产作为粮油商贸的巨头,此次入股不仅能够产生上下游协同的产业联动,更有望助力天邦扭转困局。

然而,建发系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从2021年开始,建发系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动作不断升级。从收购合诚股份到入主美凯龙,再到成为ST中利和尚德电力的产业投资人,建发系的每一次出手都显得精准而有力。这些被收购的企业虽然身处困境,但建发系却看到了其中的投资价值和发展潜力。

建发系的收购策略,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务投资,更是基于其深厚的行业洞察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为被收购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以美凯龙为例,建发接手后,开始强化与地产业务的联动,打造从设计到装修再到家居的全方位合作。尽管转型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建发系并未放弃,仍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然而,并非所有的收购都能一帆风顺。在光伏领域,建发系虽然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小。ST中利和尚德电力这两家深陷困境的光伏企业,虽然被建发系相中,但要想实现真正的复苏和盈利,还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时间。

与此同时,厦门国资的其他两家巨头——厦门象屿和厦门国贸,却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厦门象屿在决定注资忠旺集团后,又突然中途离场,由母公司象屿集团继续作为重整投资人。而厦门国贸则更为收敛,多次强调要聚焦供应链管理核心主业,拓展健康科技新兴业务。

尽管策略有所不同,但厦门国资的几家兄弟公司都面临着同样的挑战:如何在供应链这个低毛利率的行业中,提升盈利水平。建发系通过资本优势和供应链能力进行资源整合,试图博取更高的利润率。而厦门象屿和厦门国贸则在坚守主业的同时,寻求新的增长点。

托克集团

在全球供应链领域,托克集团以其出色的产业洞察、高超的期货风控和产业链布局,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其利润率能够达到3%,在供应链赛道上表现出色。相比之下,中国的大宗商品贸易公司虽然体量庞大,但受多种因素影响,难以获得如此高的利润率。厦门国资的同行们,正在通过资源整合和资本运作,试图缩小这一差距。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