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智能体热潮:大厂纷纷布局,谁将夺得新一轮AI话语权?

   时间:2025-05-19 12:02:1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人工智能领域,一款名为Manus的AI智能体平台在经历了两个月的火爆之后,终于向公众敞开了大门。此前,这一平台曾因“一码难求”而备受瞩目。今年3月,Manus的横空出世被业界视为AI智能体行业的重大突破,类比于AI搜索领域的DeepSeek时刻。

Manus背后的创业公司Monica,在爆火之前就已经吸引了腾讯、真格基金及红杉中国等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据媒体报道,Monica近期完成了新一轮7500万美元的融资,公司市值逼近5亿美元。这一轮融资无疑为Monica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与AI对话产品相比,Manus能够通过文字指令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与生活任务,如视频演示材料制作、网页及APP设计交付、定制旅行手册等。其强大的功能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也促使互联网大厂加快了AI Agent(智能体)的布局。

字节跳动、百度等公司相继推出了类似的智能体产品,如心响APP和扣子空间。这些产品的问世,不仅丰富了AI智能体的应用场景,也加剧了这一领域的竞争。与此同时,投资机构的热情也逐渐从大模型转向智能体等其他AI应用。

在AI智能体的赛道上,大厂们为了争夺AI互联网时代的入口权,纷纷加码投入。百度的心响更侧重于大众生活场景,如AI绘本、AI相亲等娱乐化应用,旨在提升用户的日常体验。而字节的扣子空间则主打协同办公,具备“探索模式”与“规划模式”,能够深度处理跨行业市场调研等复杂项目。

尽管智能体赛道火热,但目前尚未出现能够完整解决用户痛点的通用型Agent。用户在对比使用后发现,扣子空间和心响在内容层面的任务上表现相对出色,如定制旅行攻略和穿搭、梳理资料制作PPT等。然而,一旦涉及到跨应用操作或研究深度更高的任务,这些智能体的完成度仍有待提升。

智能体调动不同APP等应用是其作为工作和生活助手的基本条件,但由于内部数据和模型的差异,不同应用之间往往处于“孤岛”状态。为了打破这一困境,Anthropic推出了MCP协议,为开发者在AI大爆发的时代提供了解决思路。腾讯、阿里云、百度等公司也宣布支持MCP协议,但接入的公司仍属少数。

许多从业者对通用型Agent的前景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通用Agent的使用体验不佳,背后牵涉到众多技术细节。通用意味着既要足够简单易用,又要足够专业,这两点本身就是矛盾的。因此,有从业者认为通用Agent是伪命题,更看好针对特定行业、场景的垂类智能体的发展。

事实上,国内外目前都存在针对特定行业、场景的垂类智能体发展成熟度高于通用智能体的情况。这些垂类智能体能够结合客户需求做深度定制,相对更容易产生结果。例如智能客服、数据分析平台等,已经成为能够代替人力的有效工具。

随着智能体开发门槛的降低和变现吸引力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入这一赛道。头部公司也在推广自家的智能体开发平台,吸引更多开发者参与。然而,对于想创业的开发者而言,在这些平台上做Agent可能意义不大,容易变成附庸平台的“副产品”。

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将是Agent产品的爆发元年。然而,与现实中的通用Agent相比,这一预期似乎还有些遥远。通用Agent要打破生态孤岛、提升用户体验,仍需克服众多技术难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AI智能体行业才能真正迈向成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