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保险经纪平台手回集团,在历经三次冲击后,终于在港交所聆讯中取得突破。这一消息于5月15日通过港交所官网公布,与此同时,手回集团也已在今年1月获得了证监会签发的境外上市备案通知书,预示着其上市进程即将迈入新阶段。
手回集团的上市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背后隐藏着一份即将到期的对赌协议。据了解,手回集团与红杉、经纬、歌斐资产等知名投资机构签订了这份协议,协议规定自首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之日起暂停计算期限,直至2025年9月30日或提交后的18个月(视具体情况而定)。若上市申请被撤回、拒绝或退回,则投资机构的撤资权将自动恢复。此次通过聆讯,标志着手回集团距离解除对赌协议的紧箍咒仅一步之遥。
手回集团的创业故事始于2015年,由一位想要为孩子购买保险却陷入困惑的奶爸光耀初发起。他与徐瀚、韩立炜共同在深圳创立了手回科技的前身,并在当月就获得了信天创投的天使轮融资。随后,线上保险经纪平台小雨伞应运而生,开启了手回集团在线销售保险的创业之旅。
经过多年的发展,手回集团推出了包括小雨伞、咔嚓保、牛保100在内的多个保险经纪平台。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以2023年的长期人身险总保费计算,手回集团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在线保险中介机构,占据了7.3%的市场份额,仅次于行业第一的45.5%。
在资本的助力下,手回集团的估值一路攀升。从2015年至2024年期间,手回集团完成了天使轮、A轮、B轮、C轮及StarReach的融资。其中,红杉中国在A轮投资中成为第二大股东,经纬创投在B轮加入,歌斐资产则在C轮入股。然而,在2024年的StarReach投资中,手回集团的估值出现了下滑。红杉和经纬在2023年还进行了减资操作。
尽管在融资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手回集团仍面临着业绩上的诸多挑战。招股书显示,近年来手回集团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2021年至2024年期间,营业收入分别为15.48亿元、8.06亿元、16.23亿元和13.87亿元;年内利润则分别为-2.04亿元、1.31亿元、-3.56亿元和-1.36亿元。手回集团将业绩的波动归因于长期寿险产品收入下降和保险公司佣金率调整的影响。
手回集团的业务主要围绕人身险数字化交易展开,通过旗下的多个平台为投保人及被保险人提供在线保险服务解决方案。其收入主要来自保险公司支付的佣金。目前,手回集团已与超过110家保险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覆盖了中国超过70%的人身险公司。
然而,手回集团对保险交易服务的依赖程度极高。招股书显示,近年来保险交易服务的收入占比均超过了99%。与此同时,手回集团也在努力拓展第二业务增长曲线,通过提供风险评估协助、公估和闪赔等保险技术服务解决方案来寻求新的增长点。但遗憾的是,这些新业务目前尚未形成规模。
手回集团还面临着资金压力。近年来,其流动负债净额和负债净额均呈现出上升趋势。招股书显示,手回集团计划将此次IPO募集的资金用于加强销售及营销网络、提升研发能力、甄选合并与收购机会以及用作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如今,手回集团在对赌协议的压力下即将步入资本市场。未来,它能否在资本的舞台上继续绽放光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