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ALDI奥乐齐超市成功迈出上海,于苏州和无锡两地同日开设新店,场面异常火爆。据统计,开业当天两店共吸引超三万人次顾客进店消费,这股热潮甚至延续至五一假期,店内人流如织,商品被大量抢购,收银台前排起长龙。
与此同时,国内大型超市如大润发、永辉等却面临经营困境,纷纷关店。永辉超市在2024年前三季度关闭了186家亏损门店,累计闭店数量超过三成;大润发关闭20家大型卖场,沃尔玛上半年至少关闭14家门店,家乐福全国仅剩4家门店;盒马鲜生在北京的最后一家X会员店也将关闭,全国会员店数量仅剩5家。
这一现象不禁让人联想到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期间零售业的变革。当时,日本经济下滑,失业率攀升,居民收入大幅下降,百货商场衰落,取而代之的是一场“低价革命”。如今,这一趋势似乎正在中国上演,当消费力下降时,那些精准满足核心需求、提供极致性价比的零售模式反而备受青睐。
在当前国内零售行业,胖东来和ALDI奥乐齐成为两大热门企业。胖东来早已名声在外,而奥乐齐则凭借其独特的经营模式迅速走红。奥乐齐起源于德国,2019年在上海试水,起初并不顺利,直到2023年转型主打本土化“好货低价”策略后,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崭露头角。
奥乐齐的成功,首先得益于其出色的营销策略。它深谙中国市井文化,开业活动如“打卡免费领鸡蛋”、“满额立返优惠券”等深受消费者喜爱。在线上,奥乐齐也充分利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吸引大量关注。
在运营策略上,奥乐齐主打“小山姆”概念,针对山姆超市的包装过大、需要会员费等问题,推出便宜、小包装、无需会员费的产品。如9.9元4拼的瑞士卷、3.9元8片的卫生巾等,成为其招牌产品。为了控制成本,奥乐齐的门店面积较小,员工数量也少,同时精简SKU数量,减少消费者购物时的纠结,并增强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奥乐齐还通过自有品牌和本土化采购降低成本,目前自有品牌产品占比超九成,八成供应商为中国企业,就近采购降低物流费用。生鲜品类的热销也是奥乐齐能够在上海和苏州站稳脚跟的关键,根据凯度数据,其2024年生鲜销售额增长达38%。
相比之下,胖东来虽然服务优质、价格透明,但其成功离不开当地文化土壤和创始人个人魅力,难以复制。而奥乐齐则更适应中国消费降级的趋势,其供应链管理、人力成本控制等方面的优势与中国零售行业的现有资源与能力高度契合,更具复制推广的可行性。
中国零售企业在借鉴奥乐齐模式的基础上,有望实现超越。奥乐齐在上海被称为“穷鬼天堂”,但在其他城市未必便宜,因此其扩张非常谨慎。考虑到中国本土零售企业对国内市场需求、消费习惯的理解更为深刻,若能充分发挥本土化优势,在借鉴奥乐齐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升级,未来或可在市场竞争中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奥乐齐的成功,不仅为中国零售业提供了借鉴,也为行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启示。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如何精准满足消费者需求,提供极致性价比的产品,成为零售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奥乐齐的经验,或许能够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