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脑图谱与类脑智能实验室,一个名为CyberSense的柔性微电极植入机器人近日成功通过了深圳市“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预验收。这一成果标志着该机器人在脑机接口与脑科学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CyberSense由脑机接口与融合智能团队自主研发,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精准地将极其细微且柔软的微电极植入实验动物的大脑皮层。这些微电极的直径甚至小于头发丝,它们的植入对于深入探索大脑奥秘至关重要。
此次预验收的成功,不仅验证了CyberSense机器人的技术可行性和实用性,更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工具,以支持他们在脑机接口与脑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入探索。通过这一机器人,科学家们能够更加精确地控制和监测大脑活动,为神经科学的研究打开新的大门。
CyberSense的研发团队表示,他们致力于将这一技术推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脑机接口技术的优化以及人工智能与神经科学的交叉研究。他们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CyberSense将在未来为脑科学研究带来更多的突破和发现。
CyberSense的成功也体现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在脑科学研究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能力。作为“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重要参与者,该研究所将继续致力于推动脑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与福祉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CyberSense的研发和应用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手段,更离不开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在研发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积极与神经科学家、工程师以及临床医生等各方专家进行紧密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关,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展望未来,随着CyberSense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技术将在脑科学研究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探索大脑奥秘、改善神经系统健康状况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