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大模型领域,融资环境持续收紧,给各大厂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据PitchBook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AI领域的风险投资交易数量与金额均大幅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总额减少了30%。在此背景下,大模型“六小龙”中的月之暗面Kimi,正积极探索新的生存之道。
面对融资瓶颈,Kimi选择从内部造血入手,即将推出其首个内容社区产品。据悉,该产品目前正处于灰度测试阶段,预计本月底正式上线。这一战略布局,旨在提升用户留存率,并探索更多的商业化变现可能。Kimi的这一转变,无疑是对当前市场环境做出的积极应对。
据了解,Kimi的内容社区产品将借鉴推特、小红书、知乎等多种信息流内容形态,最终形成一个基于内容的社交媒体平台。尽管chatbot与社交之间存在一定断裂感,但Kimi仍希望通过这一尝试,打破当前造血困难的局面。然而,在冰冷的融资环境下,Kimi的想象力似乎受到了一定限制,自保与造血成为其下一阶段的主旋律。
事实上,Kimi在技术研发方面从未停歇。自去年11月以来,Kimi相继发布了视觉思考模型k1、k1.5多模态思考模型等技术成果,并在基准测试中取得了SOTA级别的表现。同时,Kimi还向开源社区推出了全新的视觉语言模型Kimi-VL等技术产品。然而,这些努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未掀起太大波澜。
在商业化探索方面,Kimi同样尝试了多种路径。例如,与网易《逆水寒》手游合作推出AINPC“越之安”,与小红书共同推出“AI新手村”文档等。然而,这些尝试并未显著提升Kimi的市场地位。在苹果App Store下载榜单上,Kimi已被远远甩在身后,而腾讯元宝、字节跳动豆包等竞品则凭借巨额买量费用占据前列。
面对大厂近乎饱和的攻击,Kimi的应对手段有限。尽管Kimi在六小龙中融资情况相对较好,但仍不具备与大厂抗衡的买量实力。因此,造血自保成为Kimi和投资人的共识。而内容产品的推出,正是这一共识下的必然结果。然而,前路并非坦途,Kimi仍需面对诸多挑战。
一方面,Kimi在大模型方向上的弯道超车机会似乎越来越渺茫。随着阿里千问、字节豆包、DeepSeek等竞品的崛起,大模型市场格局已基本确定。背靠大厂的品牌凭借资源与流量优势,不断巩固市场地位,使得其他大模型厂商难以突围。
另一方面,内容社区领域同样竞争激烈。OpenAI、腾讯、字节跳动等巨头纷纷布局内容社区,试图通过AI生成内容与社交分享相融合,打造新型社区体验。对于Kimi而言,这些巨头的入场无疑加大了市场竞争压力。如何在没有庞大流量池支持的情况下,引流并维系社区内容的更新,将成为Kimi面临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