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旗新材(001212.SZ)的股价创下了上市以来的新高,4月23日盘中一度攀升至每股60元。然而,就在同一天,公司发布的2024年财报却显示,其净利润加速下滑,毛利率再创历史新低,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差的一份成绩单。
自2021年上市以来,中旗新材通过IPO和一次可转债募资,累计从市场筹集资金超过12亿元。然而,截至2024年末,由于市场变化、建设场地等问题,多个募投项目发生变化,已完成的项目也远未达到预期。目前,仍有约6.27亿元的募集资金尚未使用,只能存入银行账户获取利息。
面对公司业绩的持续下滑和募投项目进展缓慢,公司实控人周军似乎对公司的后续发展并不太关注。市场关注的是,中旗新材是否已开始为改变主业做准备。事实上,当公司与半导体行业大佬贺荣明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后,种种迹象表明,中旗新材的主业或将迎来重大变化。从公司股价持续走高的趋势中,也能感受到市场对这一潜在变化的预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股权转让交易尚未通过深交所的批复,因此仍存在不确定性。
回顾中旗新材的历史业绩,2021年是其上市后的高光时刻,实现营业收入7.25亿元,净利润达1.41亿元。然而,自2022年起,公司业绩便进入下降通道。尽管2022年和2023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6.565亿元和6.902亿元,但净利润却分别下降至8611万元和7944万元,同比下降39.02%和7.74%。
进入2024年,公司业绩下滑的趋势并未得到遏制。据年报显示,公司2024年营业总收入为5.32亿元,同比下降22.88%;归母净利润为3051.15万元,同比下降61.59%;扣非净利润为2581.64万元,同比下降66.14%。公司方面指出,这是由于市场需求结构变化、销售订单减少、家装建材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海外部分市场销售额下滑所致。
有趣的是,在2024年5月,东北证券还发布了一份题为“硅微粉+高纯石英,硅晶新材料第二曲线可期”的深度研报。该研报对中旗新材的募投项目给予了较高预期,并维持了“增持”评级。然而,现实却与研报预测大相径庭。中旗新材的募投项目因种种原因未能撑起公司业绩,导致券商的预测落空。
关于募投项目,中旗新材在IPO时共募资7.18亿元,主要用于“中旗(湖北)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高明二厂二期扩建项目”、“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和“中旗(湖北)新材料二期建设项目”等四个项目。然而,这些项目在后续都发生了变更或延期。例如,“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变更为“高纯石英砂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中旗(湖北)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 和 “中旗(湖北)新材料二期建设项目”中的剩余募集资金投入“年产1万吨半导体级、光伏坩用高纯砂项目”。这些变更后的项目预计可使用时间分别为2026年6月23日和2026年2月12日,但截至2024年末,两个项目的进度皆为0%。
尽管募投项目进展不顺,但中旗新材在IPO募资还剩4.53亿元的情况下,又紧急抛出了一个5.4亿元的可转债方案。然而,这个可转债募集资金拟投项目的投入进度也仅为41.29%,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时间也延长至2025年9月30日。截至2024年年底,中旗新材两次的募集资金还有约6.27亿元未使用。
不过,在公司业绩持续下滑的背景下,中旗新材迎来了半导体行业大佬贺荣明的入驻。根据转让协议,贺荣明通过其控制的广东星空科技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空科技”)以8.03亿元收购中旗新材24.97%的股份,其一致行动人陈耀民同步购入5.01%的股份,合计持股比例达29.98%。交易完成后,星空科技成为中旗新材的控股股东,实控人由周军变更为贺荣明。受此消息提振,中旗新材复牌后即一字涨停,并在随后的交易日内多次涨停,市值大幅提升。
贺荣明被誉为国内“光刻机之父”,曾带领上海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团队突破光刻机核心技术。他二次创业成立的星空科技在入主中旗新材前一个月还完成了一轮近3亿元的融资。这笔融资的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国资背景的浦东科创集团及旗下市场化基金品牌海望资本领投,以及腾讯投资和三七互娱等头部互联网公司跟投。
虽然目前这笔股权转让交易尚未通过深交所确认,但如果交易最终完成,投资者们最关注的或许是贺荣明何时将星空科技注入上市公司,从而推动中旗新材的转型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