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岩山科技豪赌AI业绩暴跌,高管减持套现引关注

   时间:2025-04-22 20:59:57 来源:钛媒体APP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岩山科技(002195.SZ)近期公布的财报显示,其净利润在继去年大幅下滑90%之后,今年第一季度再度缩水60%,这一连串的业绩下滑或许早在两年前就已初露端倪。

岩山科技在其主营业务表现疲软的情况下,曾斥巨资以超过18倍的溢价率收购实际控制人旗下的智驾资产,而这家被收购的公司不仅无营业收入,还持续亏损。这一举动虽然帮助管理层顺利实现了仅以营收为考核指标的5折股权激励计划,但却以净利润的大幅减少为代价。

岩山科技近年来频繁贴上多个热门概念标签,如DeepSeek、AI智能体、自动驾驶等,这些概念使其股价一路飙升。股东们抓住这一时机纷纷减持,获利颇丰。然而,有趣的是,在一场新旧股东交替、资产互换的戏码中,岩山科技曾无意中“戳破”了自己热门概念的泡沫。据悉,该公司所谓的大数据子公司实际上主要依靠房租收入和理财收益维持运营,与大数据业务并无实质性关联。

岩山科技2024年的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业收入达到6.62亿元,同比增长17.06%,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仅为3246.17万元,同比大幅减少90.22%。公司解释称,净利润暴跌的原因包括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导致净利润减少1亿元、人工智能板块研发支出增加1亿元,以及投资收益同比减少约94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岩山科技在2023年11月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并未设置盈利指标,仅要求2024年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5%。尽管考核看似宽松,但对于已连续四年营收下滑的岩山科技来说,兑现这一股权激励计划并不轻松。岩山科技的前身是二三四五,早期以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主,核心产品包括2345浏览器、2345解压软件等。目前,公司的三大主营业务分别是互联网信息服务、人工智能和多元投资。

近年来,岩山科技业绩的持续下滑主要源于其互联网信息业务的大幅萎缩。数据显示,该板块营收从2021年的7.87亿元骤降至2023年的4.85亿元。同时,多元投资业务也在大幅收缩,从2021年的1.37亿元降至2023年的7154.6万元。2024年财报中仅提到投资收益下滑对净利润的影响,甚至未披露多元投资的营收情况。

为了兑现业绩承诺,岩山科技开始寻求新的增长点。根据最新财报,人工智能板块在2024年实现营收7340.55万元,同比增长高达79704.92%,成为公司最强劲的增长动力,弥补了多元投资业务下滑的营收缺口。然而,这一新业务的布局也为岩山科技的净利润暴跌及未来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早在2023年8月,岩山科技就披露了拟通过全资子公司瑞丰智能科技增资并收购纽劢开曼部分股权的计划,交易完成后,瑞丰智能将持有纽劢开曼50.20%的表决权。纽劢开曼是一家主要从事智能驾驶核心算法研发的人工智能企业,但在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均无营业收入,且持续亏损。此次交易对纽劢开曼的评估值高达19.97亿元,评估增值率高达1853.87%。

值得注意的是,岩山科技在收购纽劢开曼之前已完成控股股东变更,而新实际控制人叶可及傅耀华与此次并购标的存在深厚关联。叶可担任纽劢科技(纽劢开曼的业务实体)的董事,且叶可及傅耀华控制的Stonehill及Yanheng为纽劢开曼的股东。这意味着这笔高溢价收购构成关联交易。尽管岩山科技最终终止收购纽劢开曼剩余10.88%的股权,但上市公司仍于2024年4月实现对纽劢开曼的控股。

最新财报显示,2024年纽劢科技实现营收7211.15万元,占公司总营收的10.9%,但净利润为-8852.77万元,亏损较并表前有所放大。由于合并纽劢开曼,岩山科技的商誉规模扩大至14.41亿元。除了纽劢开曼外,岩山科技在人工智能领域还布局了另一家控股子公司岩芯数智,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6月,主营生成式AI(AIGC)业务,但截至2024年仍处于亏损状态。

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智能驾驶还是生成式AI应用,都是极其烧钱且商业化风险难测的项目,需要长期投入和资源整合。岩山科技作为传统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智驾领域,或将面临技术、生态、竞争、法规等多方面的挑战。

尽管热门概念能否落地、新业务能贡献多少增量仍是未知数,但股价的狂欢已让股东们趁机减持获利。公告显示,岩山科技高级管理人员陈于冰在2025年3月27日至28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合计减持2222万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0.3911%,累计套现金额约1.27亿元。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