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关达闼机器人深圳公司可能面临运营迁移的传言,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内掀起了轩然大波。市场普遍担忧,这家创新企业是否遭遇了资金链的困扰,其发展轨迹是否会因此偏离既定轨道。
面对外界的种种猜测,达闼机器人的首席执行官黄晓庆在一次与国华集团的战略合作发布会上,首次正面回应了这一话题。他坦诚地承认了公司确实面临资金上的挑战,但强调与国华集团的合作正是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黄晓庆表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确保公司的生存,他呼吁员工们给予理解和耐心,“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包括我们的员工,他们也不希望看到公司陷入困境。他们愿意等待……我们必须先确保生存,然后再寻求发展。”
除了解决资金问题,达闼机器人还看中了国华集团在香港的资源,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会上,双方宣布成立名为“港仔机器人”的子公司,其中国华集团持股51%,达闼机器人持股49%。利用国华作为香港上市公司的优势,达闼旨在以香港为跳板,连接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同时,达闼拥有的超过2000项专利技术,也将为港仔机器人的业务开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港仔机器人的总部设在香港科技园,并计划在香港成立研究院,专注于研发能够量产的大型人形机器人。双方将聚焦于物业、养老健康等行业,通过模型即服务(MaaS)和机器人即服务(RaaS)的运营体系进行市场推广。他们计划先在香港进行创新实践,然后再将成功经验推广到中国大陆及其他国际市场。
据透露,港仔机器人后续还将与国内产业链合作,设立终端制造生产线。目前,已在天津建立了合资运营的生产线,并正在与其他地区进行洽谈,以提升产能,推动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落地。黄晓庆指出,人形机器人的技术障碍已基本克服,当前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其商业化进程。他们期望在未来一两个月内,逐步推出由达闼赋能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并在教育、医疗、健康等领域实现商业化场景的落地。
在推进节奏上,团队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国华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秦杰透露,他们已经在相关场景进行了布局,并有信心在两个月内获得订单。达闼机器人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杨光华也透露了“5至6月产品发布”的时间表,预示着港仔人形机器人产品即将正式推向市场。
此次合作中,达闼机器人提出的“云端大脑+公版机”标准化战略是核心举措之一。黄晓庆将特斯拉的封闭生态与安卓的开放路线进行了对比,他认为安卓的开放模式能够吸引更多开发者和企业参与,共同推动技术进步和应用拓展。达闼的这一战略正是借鉴了安卓的开放模式,旨在通过提供标准化的平台和接口,加速人形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
在发布会现场,针对“独角兽融资困境”的问题,黄晓庆表示,中美两国在创投环境上的差异在人形机器人行业尤为明显。他指出,美国的创投环境更注重对创新企业的长期培育和支持,而中国部分投资者则更倾向于短期获利。这种差异在当前资本退潮的大环境下,使得融资变得更加困难。然而,黄晓庆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充满信心,他认为尽管当前面临一些挑战,但从长远来看,市场潜力巨大。
在核心技术方面,黄晓庆强调要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相融合,通过“公版机标准化”战略重构产业链。达闼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人工智能通过5G网络连接到机器人身上,提出了“云端大脑”的概念。这一概念包含了AGI(通用人工智能)、数字孪生世界、操作系统等重要设施,形成了达闼独特的海睿OS云端机器人大脑操作系统。与特斯拉、优必选等采取封闭路线的企业不同,达闼选择以开放生态推动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黄晓庆用“造机器人如同2007年造手机”来比喻当前的挑战与机遇。他认为,正如安卓系统打破了苹果的封闭生态,为人形机器人行业也提供了类似的发展机遇。尽管商业化的道路充满挑战,但这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