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国资委麾下的两大券商——国信证券与万和证券的并购案有了新进展。中国证监会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已正式受理了国信证券提出的以51.92亿元人民币收购万和证券96.08%股权的交易申请。
此次并购被视为深圳国资在金融领域内优化资源配置的一大战略布局。一旦交易顺利完成,万和证券将成为国信证券旗下的控股子公司。然而,在交易细节和标的公司质量上,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
国信证券方面表示,此次并购将有助于公司充分利用海南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抓住发展机遇,在跨境资产管理等国际业务及创新业务方面实现突破。然而,现实情况却与这一愿景存在不小的反差。万和证券的近50家分支机构中,仅有2家位于海南,而多达15家则密集分布在广东,与国信证券在珠三角地区的60余家分支机构存在高度重合。
业内专家指出,尽管万和证券拥有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但在海南的业务布局和客户基础尚不完善,难以迅速形成规模效应和业务协同。万和证券的经营状况也并不理想,这可能使得国信证券在完成收购后面临整合效果不达预期的风险。
回顾整个并购历程,从2024年8月国信证券首次公告拟收购万和证券股份,到如今交易申请被正式受理,整个过程相对顺利。期间,收购方案不断明确,收购比例也从最初的53.0892%提升至96.08%,交易价格也确定为51.92亿元。深圳市国资委也对此次交易表示了原则上的同意。
此次并购的核心在于深圳国资体系内的资源整合。国信证券与万和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均为深圳国资,这使得交易在决策效率和行政协调上具备了一定的天然优势。受访人士普遍认为,同属深圳国资委体系,意味着双方在资本意志、战略方向、资源协调和治理结构上更容易达成一致,有助于推动一体化战略的落地。
然而,尽管“同源并购”在决策和资源调配层面具有诸多优势,但两家券商在业务布局上的高度重合以及万和证券的经营状况,仍为此次合并的协同效应带来了不确定性。万和证券在海南的网点布局薄弱,难以有效承接政策红利,而其在广东的业务又与国信证券高度重合,可能加重运营冗余。
从业绩数据来看,万和证券的经营状况并不稳定。近年来,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波动趋势。相比之下,国信证券的业绩则表现稳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保持增长态势。然而,即使国信证券业绩强劲,此次收购仍可能对其即期回报产生摊薄效应。
整合过程中的组织调整也是一大挑战。两家券商在地理布局上高度重叠,人员冗余难以避免。一旦出现裁撤、合并网点等举措,势必会对员工士气和管理带来影响。因此,如何在整合过程中保持员工稳定和团队士气,将是国信证券面临的一大难题。
尽管如此,从行业层面来看,此次交易仍有助于推动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做强做优,优化深圳市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提高市属国企资产证券化率和国有资本配置效率。对于国信证券而言,此次收购也有助于其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提升综合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