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双重策略引发热议。
近期,沃尔玛因其在中国市场上的特殊经营策略而成为舆论焦点。这家全球零售巨头不仅在大卖场业态上持续收缩,同时却在会员制仓储店领域大举扩张,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市场面貌。
沃尔玛中国总裁朱晓静曾明确表示,沃尔玛在中国的发展需要有所取舍,只有学会放弃,才能做到极致。这一理念在沃尔玛近年来的业务调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自2016年起,沃尔玛在国内对门店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至今已关闭超过140家门店,其中近三年每年关店数量均维持在20家以上。然而,与此同时,山姆会员店却在中国市场迅速崛起,攻势如潮。
山姆会员店自2017年开始加速开店,去年一年新增6家,今年3月更是迎来了第54家门店的开业。这些门店在开业时均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场面火爆。据统计,山姆会员店在2024年贡献了中国地区68%的业绩,单店业绩是沃尔玛大卖场的12倍之多。这一强烈反差,无疑显示了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市场的强劲生命力。
沃尔玛大卖场的业务调整并非一帆风顺。面对新零售领域的激烈竞争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沃尔玛不得不重新审视其在中国市场的定位。为此,沃尔玛对大卖场进行了全面升级,通过“超级”性价比、差异化商品以及全渠道零售,打造“精选一站式全渠道购物体验”。升级后的门店随处可见大号黄色价签,以直观展示商品的划算价格,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沃尔玛与多个品牌合作,推出了定制化的低价商品,如9.9元的方便品质速食系列、每斤不超过9.9元的冷鲜猪肉一刀切等。这些商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基本需求,还通过规模化采购降低了成本,实现了极高的性价比。新一代门店还上线了“沃集鲜”自有品牌烘焙,打造低价大单品,并在百货商品上携手多个知名品牌,为其专供独家低价产品。
在短视频平台上,各种沃尔玛薅羊毛的攻略层出不穷,消费者们纷纷称赞沃尔玛是“穷鬼天堂”。改造后的沃尔玛通过规模优势,极度压缩供应链成本空间,成功打造了“商超领域的拼多多”。
然而,沃尔玛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并非仅限于大卖场的升级和山姆会员店的扩张。沃尔玛还借助前置仓和即时零售布局线上业务,实现了电商业务的大幅增长。去年第四财季,沃尔玛中国电商业务大增了34%,成为主要的增长动能。通过小程序和APP等线上平台,沃尔玛进一步满足了消费者的便捷购物需求。
沃尔玛在中国的业务布局呈现出了明显的“二元”结构。一方面,沃尔玛通过大卖场的升级和低价策略,满足了低能级消费者的需求;另一方面,山姆会员店则以其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吸引了中产阶级的青睐。这种双重策略不仅使沃尔玛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增长,还为其在全球零售供应链上赚取利润提供了有力支撑。
沃尔玛的成功并非偶然。在全球竞争最残酷的市场里,沃尔玛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其业务结构,成功应对了新零售领域的变革和消费者需求的多元化。沃尔玛以“二元”结构策略和“四条腿”的业务布局,在中国市场上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