柠萌影视近期发布的2024年财报揭示了影视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这家曾以“精品内容”著称的公司,去年业绩遭遇滑铁卢,营收大幅减半,并首次出现亏损。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柠萌自身的困境,也映射出整个传统版权剧市场的萎缩。
据财报显示,柠萌影视2024年营收从上一年的12.22亿元骤降至6.57亿元,同比减少46.2%;毛利率也从39.4%大幅下滑至16.5%,最终录得近1.9亿元的净亏损。这一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环境的变化,柠萌播出的长剧集数减少,且全部通过网络平台播出,失去了传统电视台这一重要分销渠道。同时,长视频平台在“降本增效”的策略下,也减少了剧集采购。
面对这一困境,柠萌影视从2022年开始转向短剧市场,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柠萌的短剧厂牌“好有本领”在品牌定制短剧方面取得了初步成功,与多个品牌合作推出了定制短剧。2024年,柠萌的短剧产量同比暴增五倍,达到了6000分钟,部分作品在抖音平台播放量突破亿次,C端充值收入也超过千万元。
然而,短剧市场的繁荣背后,是一场资本密集、高投入的残酷竞争。柠萌在短剧推广上的投流成本大幅增加,导致销售及分销开支同比增长70.7%。同时,短剧免费化大潮的到来,使得市场加速内卷,各行各业的公司都在涌入短剧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尽管柠萌在短剧市场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短剧并未成为其救命稻草。柠萌等影视公司既无法像抖音、红果那样依靠海量流量砸内容和用户,也难以像听花岛等厂牌那样通过个人判断押注爆款实现“以小博大”。它们处于最尴尬的中间地带,只能批量化兜售更多的版权,试图在短剧市场的白热化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面对这一困境,柠萌等影视公司需要思考的是,如何真正理解“短”的内涵。在全球视听内容市场中,“短”不仅意味着短视频平台上流行的短剧形态,还可以是HBO风格的8集迷你剧、BBC经典的4-6集限定剧等。这些内容虽然“短”,但在制作规格、叙事深度和艺术高度上毫不妥协,反而更加凸显内容的精髓。
柠萌影视擅长制作精细化内容,更应该紧跟风向,加快对“精品化限定剧”或“季播迷你剧”的结构化调整。例如,将现有IP资源季播化、迷你剧化,集中精力打磨单个案件的叙事完整性,并在制作上提升质感。同时,尝试更多元的制作规格,将部分原本计划制作的长剧集重新规划为迷你剧项目,既能控制投资风险,又能根据市场反馈灵活调整后续制作。
柠萌还可以积极从海外成熟迷你剧模式取经,利用海外平台更加多元的题材类型和内容尺度,探索迷你剧的稳定产出形态和叙事技巧。柠萌在出海项目上已有长期投入,更应借此机会反哺国内内容创作,提升自身竞争力。
柠萌影视的困境并非个例,而是整个影视行业面临的共同挑战。在短剧市场的热潮中,柠萌等影视公司需要清醒认识自身优势,将对“短”的理解用于对长剧模式的革新与重塑。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本色,获得增长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