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宝巨头周六福再次踏上IPO征途,目标直指港股市场。这家以门店数量在中国珠宝市场占据一席之地的品牌,于2025年2月底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上市申请,意图登陆主板,这已是其第五次冲击资本市场。
周六福的IPO之路可谓曲折。早在2019年,它就首次向深交所递交了招股书,但受保荐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卷入财务造假案的影响,其IPO审查被迫中止。2020年和2022年,周六福两次更新上市申请材料,分别因加盟模式风险、知识产权纠纷等问题,上市申请被深交所发审委否决或主动撤回。转战港股市场后,周六福于2024年6月首次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但因招股书失效,于今年2月再度提交。
在冲击IPO的过程中,周六福触发了对赌协议。据招股书显示,若公司在2024年6月30日前未能上市,实控人李伟柱需回购股份。因此,自2023年以来,周六福进行了数次大额分红,两年内分红金额接近10亿元,占同期净利润的比例近七成。这些分红大部分归属于实控人李伟柱和李伟蓬兄弟。
然而,周六福的业务模式一直是其上市路上的绊脚石。公司大部分收入来自加盟模式,占比超过50%。截至2024年底,周六福线下门店总数达到4129家,其中加盟店占比高达97.8%。周六福的利润并非主要来自销售珠宝金饰,而是收取加盟商和供应商的服务费,包括加盟服务费、产品入网费以及供应链管理和装修管理费等。
周六福的贴牌生产模式也备受关注。公司主要采用委托加工的生产方式,仅在加盟商与供应商之间提供贴牌和检测服务,并基于此向上下游双方收取服务费。这种业务模式虽然看似轻松盈利,但也带来了不少隐忧。一方面,众多加盟商难以管理,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涉及周六福的投诉众多,包括隐瞒黄金克重、诱导消费、价格虚高等问题。另一方面,贴牌生产模式导致周六福在研发上的投入不足,影响了其在产品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上的提升。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金价上涨抑制了消费者需求,周六福的加盟商开始选择闭店。截至2024年底,周六福新开加盟店数量远少于关闭的加盟店数量,加盟店总量自2019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随着行业竞争加剧,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周六福未来闭店节奏或将持续。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周六福仍未放弃上市的梦想。此次冲击港股市场,能否成功登陆主板,还需等待市场的检验。然而,无论结果如何,周六福都需要正视其业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加强品牌管理和研发投入,以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