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亏损持续扩大,业绩难回巅峰。
近日,呷哺呷哺(0520.HK)公开了其2024年度的财务业绩,数据显示公司业绩依旧低迷,营业收入下滑至47.55亿元,同比减少了19.65%。净亏损更是达到4亿元,相比上一年度的1.99亿元亏损,亏损额进一步扩大。
自2021年以来,呷哺呷哺已连续四年陷入亏损境地。财报显示,这四年间公司分别亏损2.93亿元、3.53亿元、1.99亿元和4.01亿元,累计亏损额高达12.46亿元。这一连串的亏损数字,无疑给呷哺呷哺的未来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呷哺呷哺旗下主要经营两大品牌——呷哺呷哺和凑凑餐厅。然而,这两个品牌的业绩表现均不尽如人意。2024年,呷哺呷哺餐厅的收入为26.29亿元,同比减少13%;凑凑餐厅的收入则为19.48亿元,同比减少26.5%。两大品牌收入的下滑,直接导致了公司整体业绩的下滑。
从门店数量来看,截至2024年底,呷哺呷哺集团旗下共有967家餐厅,其中包括760家呷哺呷哺餐厅和197家凑凑餐厅。然而,年内新开78家餐厅的同时,也关闭了219家餐厅。公司表示,闭店原因主要是部分餐厅所在位置无法突显呷哺呷哺“高性价比”形象,以及由于各种商业原因。
在餐厅经营方面,呷哺呷哺餐厅2024年的同店销售额下滑了23.3%,人均消费也降低了7.4元至54.8元。尽管公司采取了降价策略,但并未能拉动餐厅翻台率的提升。财报显示,呷哺呷哺餐厅2024年的翻台率为2.5次/天,略低于上年同期的2.6次/天。凑凑餐厅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同店销售额下滑32%,人均消费降低18.8元至123.5元,翻台率更是从上年同期的2.0次/天下滑至1.6次/天。
呷哺呷哺在财报中指出,2024年消费结构出现变化,部分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性价比较高的产品和服务。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呷哺呷哺的降价举措并未奏效。蓝鲸新闻走访发现,尽管公司表示套餐价格已全线下调,但官方小程序上的招牌套餐价格仍然较高。以羔羊肉套餐为例,价格为61元/份,包含锅底、调料、蔬菜拼盘、主食和茶饮,虽然分量较足,但部分顾客反映存在剩菜情况。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呷哺呷哺的降价空间仍然存在,但店面租金较高成为制约降价的主要因素。窄门餐眼数据显示,呷哺呷哺近六成门店分布于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承受着较高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相比之下,海底捞的租金成本仅占营收比重的1%,显示出呷哺呷哺在成本控制方面的不足。
从行业竞争的角度来看,“一人食”需求仍然旺盛。然而,呷哺呷哺在这一领域的市场份额正面临来自其他品牌的挑战。近年来,左庭右院、太二酸菜鱼等品牌纷纷推出针对“一人食”场景的套餐,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天眼查显示,目前从事“小火锅”经营的注册企业超过2.5万家,其中30%左右的小火锅企业为近三年内新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