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由中国企业昆仑万维推出的音乐大模型Mureka O1,在音乐生成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其评测分数达到了当前最佳水平(SOTA),超越了行业领头羊Suno,成为新晋“王者”。
与常规大模型通过准确率评估能力不同,音乐内容的好坏缺乏完全客观的评判标准。因此,昆仑万维在评测中力求公平,最终结果显示,Mureka O1在整体听感上超越了Suno V4。同时,在发音唱对率、乐段准确率、文本相关度、制作质量等多个客观指标上,Mureka O1也全面超越了市场份额最高的Sonu V4。
这一成绩引起了海外AI技术圈的广泛关注,他们纷纷发出疑问:这是谁?哪儿来的?怎么办到的?昆仑万维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对AI的研究投入不仅源于对技术创新的敏感,也是自身业务延伸的需要。其创始人周亚辉更是对AI发展有着独到见解,他曾在朋友圈多次点评各家公司的AI表现,并用“小而大美”来形容昆仑万维的AI进展。
昆仑万维的市值虽不及全球互联网大厂,但其在AI商业化上游的卡位却颇具优势。早在三年前,昆仑万维就已利用AI生成的音乐和图形为旗下游戏业务降本增效。此次Mureka O1的成功,也与其在海外业务上的深厚积累密不可分。昆仑万维的语音社交应用StarMaker拥有全球数千万用户,对于音乐创作者的需求有着深入了解。
Mureka O1的登顶,不仅让海外AI从业者感到惊讶,更因其引入了思维链技术而成为音乐大模型领域的首个尝试。思维链通过教会大模型推理能力,解决了预训练陷入瓶颈后智能不再提升的问题。Mureka O1能够像一个真实的唱作人那样,用经验和思考来谱曲写歌,从而大幅提高了音乐的连贯性和艺术审美。
以Suno为代表的旧式音乐大模型,在创作音乐时往往缺乏动人的旋律,而Mureka O1则提供了推理能力,让AI能够站在全局视角规划音乐构建过程,避免了“走一步算一步”的强行成分。例如,Mureka O1创作的放克风格音乐作品“Hands up high”,不仅完整度高,旋律构思和歌词卡点也十分出色,逼真的人声唱腔更是达到了可以发行的水平。
Mureka O1对于订阅用户生成的AI音乐都提供了商用授权,这意味着普通人也能获得每年超过5000首音乐的创作能力。无论是自用还是上传到流媒体平台,都将对数字音乐市场产生巨大冲击。全球音乐市场产值高达300亿美金,且集中度偏高,Mureka O1的出现将有望打破这一格局。
昆仑万维不仅在音乐大模型领域取得了突破,还在海外推出了AI短剧平台SkyReels,同样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的方式刺激供给端爆发。随着TikTok等短视频平台新创的洗脑神曲和BGM模版经济体系兴起,新的生产关系将催生出新的音乐创作者,他们所用的工具也将与传统创作者有所不同。
两年前,孙燕姿曾写文章回应“AI孙燕姿”的泛滥,她敏锐地察觉到技术发展的一日千里,并表示人类无法超越AI已指日可待。如今,从Suno的惊世登场到Mureka O1的急起逆袭,音乐大模型的能力正在验证着孙燕姿的预判。对于更多想要扬名立万的创作者来说,AI才是能帮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