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黄焖鸡“翻车”背后:连锁餐饮的食品安全与规模化困局

   时间:2025-03-26 18:52:17 来源:ITBEAR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2025年3月15日,中国餐饮界的风云突变,源于央视财经频道《315晚会》的一则震撼曝光。国民快餐巨头“杨铭宇黄焖鸡米饭”,这个曾以超6000家门店、年营收超50亿元风光无限的品牌,一夜之间成为公众口诛笔伐的对象。曝光内容直指其食品安全黑幕:过期鸡肉翻新出售、调味料非法添加防腐剂、后厨卫生状况恶劣,蟑螂与食材共存。

画面中,发黑变质的肉块、肆意爬行的虫豸,瞬间击碎了消费者对连锁餐饮品牌的信任。杨铭宇黄焖鸡,这个昔日的“性价比之王”,如今却成了“后厨地狱”的代名词。而这,仅仅是冰山一角。

近年来,中国餐饮连锁化率迅速攀升,从15%涨至35%,但食品安全投诉量却激增240%。资本催生的“万店神话”与品控失守的“后厨危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杨铭宇黄焖鸡的崩塌,暴露的是整个餐饮行业在快速发展中积累的种种问题。

杨铭宇黄焖鸡的崛起,曾是中式快餐标准化革命的标杆。其“中央厨房+加盟扩张”的模式,让黄焖鸡从街边小吃摇身一变成为工业化快餐。然而,正是这一引以为傲的供应链体系,成为了此次危机的源头。过期鸡肉、非法添加剂、甚至未检疫的“白条鸡”,都成为了其食品安全问题的重灾区。

加盟模式的快速扩张,为杨铭宇黄焖鸡带来了规模上的飞跃,但也埋下了品控的隐患。为了追求开店速度,加盟费一降再降,甚至推出了“零培训费”政策。这种“重量轻质”的策略,让加盟商在成本压力下,不得不采取偷换原料、缩减消毒环节等“暗箱操作”。而总部则通过合同中的“免责条款”,将食品安全责任完全转嫁给加盟商。

资本的力量在这场危机中同样不容忽视。为了对赌上市,杨铭宇黄焖鸡接受了3亿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30亿元。然而,在资本的压力下,品控团队被大幅缩编,检测项目也大幅减少。食品安全,在资本的眼中,似乎成了可以牺牲的代价。

杨铭宇黄焖鸡的崩塌,折射出中式快餐行业的结构性矛盾。在“快速扩张、成本控制、食品安全”的三角博弈中,很少有品牌能够全身而退。伪标准化、人力荒漠、监管失灵等问题,让整个行业陷入了困境。

为了应对这场信任危机,杨铭宇黄焖鸡迅速发布了“整改声明”,宣布关停涉事门店、升级供应链。然而,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曝光次日,其美团订单量暴跌75%,抖音直播间更是被“蟑螂饭”的弹幕刷屏。要真正挽回声誉,杨铭宇黄焖鸡需要直面行业深层顽疾,从根本上进行改变。

一些企业已经开始尝试用区块链技术打通供应链,实现原料的全链路追溯。虽然这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但对于提升食品安全水平、重建消费者信任来说,却是值得的。同时,也有企业开始探索“类直营”模式,通过加强对加盟商的管控和扶持,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在法律层面,也需要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只有让违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有效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同时,也需要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让监管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在这场危机中,消费者也展现出了强大的力量。他们的每一次扫码点评、每一次抵制行动,都在为餐饮业的信用银行存入或支取资本。口碑成为了比黄金更硬的通货,那些曾经依赖流量和估值掩盖问题的品牌,如今也不得不面对消费者的审视和评判。

杨铭宇黄焖鸡的崩塌,或许是一个转折点。它让整个行业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和价值观,也让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消费选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健康、透明、可持续的餐饮行业。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