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零售行业的激烈竞争中,一个名为鸣鸣很忙的量贩零食品牌悄然崛起,以其庞大的门店网络和低廉的价格策略,正在改写中国量贩零食的版图。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鸣鸣很忙已从一个新兴品牌发展成为拥有超过1.4万家门店的零售巨头,其年营收更是高达数百亿。
近日,鸣鸣很忙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首次公开了其财务数据。数据显示,该品牌年收入达到393.44亿元,净利润9.13亿元。这一惊人的增长速度和规模,引发了外界的广泛关注。然而,伴随着赞誉而来的,还有诸多疑问和好奇。
消费者对于鸣鸣很忙的第一印象便是其低廉的价格。与其他商超相比,鸣鸣很忙的商品价格普遍低了约25%。卫龙大面筋、火鸡面等热门零食,在这里都能以更低的价格买到。这种价格优势,无疑吸引了大量追求性价比的消费者。
那么,鸣鸣很忙是如何做到价格如此低廉的呢?招股书给出了答案。鸣鸣很忙通过直接向厂商采购,减少了传统供应链中的中间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同时,其庞大的门店网络形成了规模经济,增强了议价能力。标准化的店铺运营也减少了人力开支,进一步保持了低价优势。
除了价格优势外,鸣鸣很忙还以其丰富的商品种类和便捷的购物体验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截至2024年年底,鸣鸣很忙在库SKU已达到3380个,每家门店至少保持1800个SKU。这种商品种类的丰富度,使得消费者能够在一家店内满足多种购物需求。
在疯狂开店的过程中,鸣鸣很忙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量贩零食行业已经形成了“南北对峙”的格局,各大品牌都在争夺市场份额。然而,鸣鸣很忙凭借其强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丰富的商品种类和独特的商业模式,成功脱颖而出。
值得注意的是,鸣鸣很忙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沉市场的助力。其加盟店中约69%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门店网络覆盖了全国约66%的县城。这种深入下沉市场的策略,使得鸣鸣很忙能够触达更广泛的消费群体。
尽管鸣鸣很忙的年收入近400亿,但其毛利率和净利润率并不高。这主要是因为量贩零食本质上是一门苦生意,前期需要大量投入来提升供应链和运营效率。同时,为了保持“便宜”的心智定位,公司还需要将一部分利润让利给消费者和加盟商。
为了优化利润空间,鸣鸣很忙开始尝试推出自有品牌和大包装零食。这一策略不仅丰富了商品种类,还拓宽了价格带。如今,鸣鸣很忙已与超过2300家厂商建立合作关系,推出了众多定制款产品。
随着鸣鸣很忙冲击IPO,量贩零食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头部品牌的地位日益稳固,小连锁玩家面临洗牌。同时,更多跨界大玩家带着资源入场,加剧了市场竞争。鸣鸣很忙的上市进程,标志着量贩零食赛道已跨入精细化运营的下半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