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亚马逊的Kuiper项目引发了广泛关注。该项目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发射超过3236颗低轨卫星,旨在提供商业化的低轨卫星服务。为实现这一目标,亚马逊已与多家火箭发射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并预计将在2026年正式推出相关服务。据业内人士透露,亚马逊今年的卫星订单量实现了数倍增长,显示出其在该领域的强劲布局。
在中国,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同样备受瞩目。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随着政策的推动,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将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据悉,“鸿雁星座”和“虹云工程”等计划已经启动,并成功发射了试验卫星。预计到“十四五”期末,中国的低轨卫星发射数量将达到2198颗以上。
卫星互联网作为一种容量较低的互联网接入方式,要实现全球覆盖并保持高网速,需要发射大量的卫星。因此,未来的移动通信技术竞争已经从地面延伸到了太空。在美国,亚马逊的Kuiper项目和SpaceX的Starlink计划都在积极抢占市场。而在中国,除了航天科技和航天科工等“国家队”外,还有多家民营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卫星互联网领域。
在卫星产业链中,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地面设备和卫星运营等上游产业将率先受益。其中,运维服务被认为是最具价值的产业分支。然而,由于整个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板块的龙头企业都有机会脱颖而出。以和而泰旗下的铖昌科技为例,该公司主营T/R微波毫米波射频芯片,是国内唯一能够承担国家级大型发射任务的民营企业。其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北斗二代导航、卫星通信等重大项目,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快速增长。
除了卫星互联网外,太赫兹通信也被认为是未来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太赫兹通信作为电子学向光子学的过渡技术,有效解决了频段资源日益稀缺的问题。据悉,中国已经成功发射了全球首颗6G实验卫星“电子科技大学号”,并在太赫兹通信技术实验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中国还在大型安检仪器、精密医疗仪器以及军工雷达等领域广泛应用太赫兹技术。
在6G时代的研究中,超大规模天线技术也是一大亮点。该技术可以应用于高铁、飞机等高速场景以及城市宏覆盖、精准定位等领域。目前,工信部IMT-2030(6G)推进组已经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兴通讯、华为等企业展开了技术研发合作。然而,尽管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超大规模天线技术的产业落地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
综合来看,卫星互联网作为6G产业落地的前提和基石,目前已经进入了加速推进阶段。相比之下,太赫兹通信和超维度天线等技术虽然也备受关注,但在产业落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当前阶段,卫星互联网领域更值得投资者和业内人士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