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手机大战一触即发,DeepSeek能否引领智能新潮流?

   时间:2025-02-24 19:18:40 来源:钛媒体APP作者: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科技的不断演进,2025年被业界普遍认为是人工智能(AI)商业化落地的关键之年,特别是在智能手机行业,竞争尤为激烈。苹果公司的动态尤为引人注目,其CEO库克曾透露,在那些已经开放使用Apple Intelligence技术的国家,iPhone 16系列的销量显著增长。然而,在部分地区由于AI技术的未能应用,iPhone 16的销量表现平平。

在2月20日iPhone 16e的发布会上,苹果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将于4月推出支持包括简体中文在内的多语言版Apple Intelligence。此前,关于苹果在国内AI功能的合作伙伴,市场上流传着多种猜测,最终,这一角色由阿里巴巴担当。不过,有消息也称百度或将参与开发图像和文字处理的AI搜索功能,并提升中文版Siri的用户体验。

在国内市场,主流手机品牌早已开始了AI领域的布局。在短短几天内,华为、荣耀、vivo、OPPO、小米等厂商纷纷高调宣布接入了DeepSeek-R1。自去年AI手机概念逐渐升温以来,几乎所有主流手机厂商都推出了自己的AI技术,试图以此吸引消费者更换新机。

苹果的国行AI能力即将落地,与此同时,国产手机厂商也在加速对DeepSeek的融合部署,这意味着在中国市场,手机厂商之间的AI大战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为了在中国大陆推出Apple Intelligence,苹果曾与多家国内厂商洽谈合作,最终选择了阿里巴巴。而传言中的另一潜在合作伙伴百度,或将专注于开发AI搜索功能。与此同时,三星也宣布与智谱的Agentic GLM合作,在新手机Galaxy S25上搭载AI能力。对中国市场而言,苹果找到合适的AI合作伙伴至关重要,这直接影响到其市场份额的波动。作为苹果的第二大市场,中国在过去两年中,苹果的收入持续下滑,2025财年第一财季同比下降了11%。

相比之下,国内手机厂商在AI领域的进展更为迅速。春节期间,DeepSeek在全球范围内的火爆,无疑为这些厂商增添了信心。DeepSeek大模型的优势在于能以较低的训练成本实现高性能推理,并且其开源路线允许企业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华为率先在鸿蒙系统的小艺App上架了DeepSeek-R1智能体测试版,并很快升级为正式版,还新增了“联网搜索”功能。随后,荣耀、vivo、OPPO、小米等厂商也相继宣布接入DeepSeek。这些厂商旗下的智能助手,如YOYO、小布助手、超级小爱等,都将通过与DeepSeek的融合,提供更为智能的对话和服务。

在过去的一年里,各大手机厂商纷纷加速布局AI技术,推出了各自的AI大模型,如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小米的“超级小爱”、vivo的“蓝心大模型”、OPPO的“AndesGPT”、荣耀的“魔法大模型”等。这些大模型不仅提供了AI修图、AI翻译、自动字幕等功能,还提高了办公效率。

DeepSeek的加入无疑将进一步提升这些功能的体验。然而,对于用户来说,下载DeepSeek APP也能体验到大多数功能,手机厂商官宣接入DeepSeek并不具备独特性。尽管如此,面对AI这一趋势,没有哪家手机厂商敢掉以轻心。毕竟,在长焦微距、超声波指纹、四等边全面屏等各种配置上,用户已经习惯了“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没有”的标准。

AI的前景无疑是光明的。据Canalys预计,2024年AI手机的渗透率将达到17%,而2025年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加速至32%。然而,这与其说是AI推动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不如说是手机厂商在创新乏力的情况下,紧紧抓住的救命稻草。如今,新推出的机型几乎都将AI能力作为重要宣传点。

尽管DeepSeek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让用户感受到了AI的“思考”能力,但最终的评判标准还是要看用户是否买账。用户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疑问:下载DeepSeek等APP的体验与AI手机本身有多大差距?AI的回答并非每次都准确,“幻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现阶段并不容易回答。

而且,从数据上看,AI并没有为智能手机带来显著的增量。在手机厂商密集发布AI旗舰机的2024年四季度,中国智能手机总出货量同比增长5%,但这主要受益于备货国补、年末促销等原因,AI的作用并不明显。2024年最畅销的手机排行中,并无AI功能的iPhone 15系列,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

即使DeepSeek大火,当前的AI赛道依然缺少杀手级的应用。在用户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后,手机端AI功能的使用率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因此,即使DeepSeek为AI手机带来了热度,也并不能改变行业的整体趋势。

AI手机无疑是智能手机今后的主赛道,但用户对于AI的依赖程度还有待观察。至少在当下,AI在结果的准确性上仍有不小的进步空间。例如AI修图经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处理结果;指令交互上,AI也时常会出现理解偏差。即使DeepSeek以逻辑推理见长,但在内容真实性辨别上并无显著进步,“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的幻觉现象仍然存在。

除了体验上的问题,AI的安全性也需要引起重视。去年10月份,前荣耀CEO赵明在发布会现场展示了一项系统级的深度功能:仅用一句指令,手机就自动下单了2000杯咖啡。这种功能虽然吸引了眼球,但也引发了人们对于AI技术发展的担忧。要实现系统级的AI操作,需要手机厂商与App厂商展开深度合作,打通三方数据和权限,并逐步打造一个庞大的AI生态,同时确保安全性。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