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阿里巴巴的市值在短短两个月内飙升超过1万亿港元,创下了三年来的股价新高。这一显著增长不仅引发了资本市场的热烈反响,也被视为中国AI战略崛起的重要标志。
在阿里巴巴2024年第四季度财报发布会上,公司聚焦电商和AI+云两大核心业务,交出了一份自2023年以来收入增长最为强劲的财报。围绕AI核心战略,阿里巴巴正积极构建一个覆盖AI To C与AI To B的全方位智能版图。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钉钉被明确为“阿里巴巴面向企业端最重要的AI应用资产”,这一定位凸显了钉钉在阿里巴巴AI to B战略中的关键入口作用。
业界分析指出,钉钉之所以能够在阿里巴巴的AI战略中占据如此重要的位置,是因为其上沉淀了丰富的企业知识和资产。通过将“平台入口”、“企业生态”和“行业know-how”三者紧密结合,钉钉有望形成一个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闭环生态。
具体来看,阿里巴巴的股价在2月21日再次暴涨,港股收盘时涨幅达到14.56%,报138.5港元/股,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高。成交额超过400亿港元,刷新历史记录,市值也随之攀升至2.63万亿港元。
这份亮眼的财报无疑是推动股价上涨的重要动力。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收入达到2801.54亿元,同比增长8%,这是过去五个季度中增长最快的一个季度。同时,净利润也实现了同比333%的大幅增长,达到464.34亿元。
回顾过去,阿里巴巴在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首次在云计算板块提出了“AI驱动、公共云优先”的发展战略。此后,公司持续在云业务中推行“AI+云”一体化战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到2024年第四季度,阿里云板块的AI相关产品收入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了三位数的同比增长。
在AI领域,阿里巴巴在2023年4月推出了通义千问大模型,并在几个月后正式宣布开源。这一大模型在海外社区引发了广泛关注,并在全球范围内衍生出了多个模型,数量甚至超过了meta的开源模型,成为全球第一。通义千问被认为是中国最早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大模型之一。
如今,AI已经成为阿里巴巴的一个重要标签,并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认可。这一战略不仅为阿里巴巴带来了显著的商业价值,还推动了公司形象的转变,从一家电商企业转变为高科技公司。
在最新的财报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对AI战略及业务发展的相关回复引发了广泛关注。他表示,AI将带来“一次几十年一遇的行业变革”。未来三年,阿里巴巴将围绕AI这一战略核心,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个方面加大投入。他强调,未来三年在基础设施上的投入将超过过去十年的总和,这显示了阿里巴巴在AI战略上的坚定决心。
在会议中,吴泳铭多次提到协同办公平台钉钉。与阿里巴巴在AI to C领域的夸克和通义APP不同,钉钉被明确为“阿里巴巴面向企业端最重要的AI应用资产”,这意味着钉钉在阿里巴巴的AI to B战略中占据了核心位置。
吴泳铭进一步指出,未来企业内部系统将不再是孤立的功能模块,而是由多个AI智能体(AI Agent)相互连接、调用的动态网络。钉钉作为承载7亿用户、2500万企业组织的超级入口,正在被重新定位为自然语言交互的企业智能中枢。
他预测,未来在钉钉上的这些企业,将更多地借助自然语言,通过钉钉的聊天界面来完成背后CRM、ERP软件等功能,甚至能够帮助企业完成一些重要的决策工作。这一愿景展示了钉钉在阿里巴巴AI战略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