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宣布其位于上海的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产能高达40GWh。这座工厂不仅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外的第二座储能工厂,更是其在全球储能战略中的重要一环。
特斯拉长期以来受制于储能产能瓶颈,而上海储能工厂的投产将极大缓解这一问题。特斯拉方面预计,到2025年,其能源系统的装机量将实现至少50%的同比增长。这一消息对于国内储能企业而言,无疑是一个强烈的信号:一个强大的国际竞争对手已经逼近家门口。
特斯拉的储能产品虽然在价格上远高于国内同类产品,但其市场表现却异常强劲。2023年,特斯拉成功超越阳光电源,成为全球储能系统出货量的领头羊,市场占有率高达15%。特斯拉的储能策略显然并非依赖价格战,而是依靠高品质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
特斯拉的储能产品,如Megapack,以其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部署灵活、安全可靠以及低成本维护等特性,赢得了海外市场的广泛认可。特斯拉还提供长达20年的质保服务,远超国内储能产品普遍的5至10年质保期。特斯拉的家庭储能产品Powerwall同样表现出色,不少海外用户通过安装Powerwall实现了显著的电费节省或电能销售收益。
特斯拉之所以能够维持高价并保持高销量,除了产品本身的优质特性外,还得益于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特斯拉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为其储能产品的高价销售提供了有力支撑。相比之下,国内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还有待提升。
特斯拉的储能业务之所以能够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崛起,还离不开其强大的制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特斯拉的储能产品体系虽然简单,但其在软件集成、电池管理系统(BMS)和能源管理系统(EMS)方面却做得非常出色。特斯拉的Megapack储能系统以软件为核心,通过高效的BMS和EMS,实现了电池的高效监控和管理以及电力的高效转换和分配。
特斯拉还积极引入AI技术,通过该技术,运营商可以迅速将分布式储能箱整合为虚拟电厂,大大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特斯拉的储能产品还在不断降本,其Megapack储能系统的单价在过去几年中持续下降,但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性价比。
特斯拉之所以能够在海外建设如此迅速的项目,得益于其全球化的供应链体系。特斯拉的供应链本土化优势显著,以上海超级工厂为例,其零部件本土化率超过95%,签约本土一级供应商超过400家。同时,特斯拉还注重供应链的分散供应和与供应商的深度绑定,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特斯拉还强调与供应链的共生共赢,不断优化付款周期,提高供应商的满意度。这些做法为特斯拉在全球市场的快速扩张提供了有力保障。如今,中国储能企业已经全面走向全球,而特斯拉的全球化供应链体系无疑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