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百度世界大会上,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是,百度CEO李彦宏在演讲中并未提及两个曾经风靡一时的关键词:AGI(通用人工智能)与Scaling Law(规模定律)。这两个概念,一个是计算机科学家梦寐以求的终极目标,即创造出能够像人类一样执行各种任务的智能体;另一个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指出AI的能力会随着模型规模、数据量及训练量的增加而显著提升。
回溯至年初,当大模型技术如日中天时,AGI与Scaling Law几乎成了科技圈的口头禅,众多企业纷纷将其纳入PPT,作为技术信仰的象征。然而,在此次大会上,李彦宏对这两个词的淡漠态度,引发了外界的好奇与猜测。
在随后的圆桌访谈中,李彦宏解释了这一选择背后的原因。他表示,尽管AGI与Scaling Law对于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但在他看来,这些概念并未触及他心中的核心关注点——即技术的应用与落地。李彦宏认为,从这一角度来看,AI技术的进步非但没有放缓,反而呈现出加速的趋势。
“公众往往热衷于‘0到1’的科学突破,但在改变世界的过程中,‘从1到1.1、1.2、1.3...’的工程改进同样不可或缺。”李彦宏强调,百度的技术信仰在于务实,不仅追求科学边界的探索,更重视用新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事实上,百度在消除大模型“幻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所谓“幻觉”,指的是大模型有时会生成与事实不符的内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百度引入了RAG(检索增强)技术,让大模型在生成回答前先从外部资料库检索相关信息。李彦宏宣布,这一技术已使大模型基本消除了幻觉问题。同时,百度还推出了针对图像生成的iRAG技术,大幅提升了文生图的准确性。
李彦宏进一步指出,百度在推动AI技术发展的同时,也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合作的生态。他认为,相较于大型科技企业,外部开发者在探索AI应用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因此,百度将主要精力放在底层大模型等基础平台的搭建上,为开发者提供便捷的开发环境。
然而,大模型作为新兴事物,底层平台与开发者的合作模式仍在不断摸索中。李彦宏提出,底层模型的迭代速度应保持合理节奏,以避免过快迭代给开发者带来困扰。他建议,两年一个大版本是更为合适的迭代周期。
得益于这一系列努力,百度开发者的生态正迅速壮大。目前,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调用量已超过15亿次,半年内增长了7.5倍以上。在产业端,百度智能云已拥有中国最大的大模型产业落地规模,与超过六成的央企及大量民营企业合作进行AI创新。
百度之所以能够成为AI领域的佼佼者,其核心在于长期的技术信仰与投入。李彦宏表示,百度对AI的热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源于十几年前就坚信它将改变世界的信念。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厂纷纷涌向电商、共享单车等热门领域时,百度却坚守AI阵地,不断探索与尝试。
“百度在发力AI时,一直是‘两条腿走路’。”李彦宏总结道,“既探索科学技术的边界,对其充满敬畏;同时也善于利用工程能力,并积极尝试使用新技术改变世界。”这一理念不仅体现在百度的技术研发上,也贯穿于其市场战略与生态建设之中。
百度在吸引顶级人才方面同样不遗余力。从知名计算机科学家吴恩达到Anthropic创始人Dario Amodei等技术大牛,都曾加盟百度。这些顶级头脑的加入,无疑为百度的AI研发注入了强大动力。
百度还鼓励内部员工积极寻找AI技术的商业价值,将技术信仰转化为实际成果。这一举措不仅推动了百度在AI领域的快速发展,也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榜样。
如今,百度已成为AI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面对未来,无论行业走向何方,百度都将凭借其深厚的技术底蕴与开放合作的生态,继续在牌桌上占据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