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电行业的舞台上,一场关于品牌转型的风暴正悄然酝酿。格力,这个昔日的空调巨头,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变革挑战。而这一切的焦点,都集中在了一个人身上——董明珠,这位家电界的传奇女性。
董明珠,一个以倔强和坚韧著称的名字。她曾不顾全网嘲笑,坚持将格力手机作为年终奖送给员工;在新能源车领域受挫后,又带着能杀毒的空调重返战场。如今,她再次出手,将格力专卖店推向“董明珠健康家”的新定位,这一举动无疑是她倔强个性的又一次体现。
然而,格力电器近年来的增速放缓,让董明珠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疫情前,格力还能保持两位数的高增长,但疫情后,除了2023年勉强达到18%的增速外,其余年份均出现个位数增长,甚至被老对手美的集团远远甩在身后。美的市值已经翻了一倍多,且多数年份能保持两位数增长,这让格力显得黯然失色。
与格力的直接购买策略不同,美的的转型升级显得更为润物细无声。美的收购库卡机器人和高创自动化系统后,这些资产对美的的贡献已经超过了8%。而格力在转型过程中,董明珠亲自下场代言,将格力展厅变成了个人形象展示馆。如今,格力专卖店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更是将这种企业与个人IP绑定的做法推向了极致。
但市场上先有格力,后有董明珠。尽管董明珠的销售和管理能力将格力推向了新的高度,但格力的成功根本上还是源于其自身的实力。多年的沉淀让格力树立了“空调一哥”的形象,而董明珠则成为了一个网红。然而,为了追星而购买一台用不着的空调,这样的用户毕竟只是少数。
面对格力专卖店的改名,有网友甚至猜测董明珠可能会将格力品牌直接更名为“董明珠牌”。毕竟,自从高瓴资本和珠海明骏入股后,格力电器已经没有了国企的掣肘,董明珠在决策上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然而,市场对此并不买账。格力电器在大盘走强的情况下,市值反而下跌了50-60亿。有评论指出,如果董明珠退休,格力专卖店该何去何从?
舆论普遍认为,董明珠虽然可以轻易改名,但要改变格力的命运却绝非易事。在董明珠的领导下,格力研发的“猎手”空气净化器在疫情期间证明了市场的刚需,但将空调专卖店改造成健康生活馆却让老顾客感到迷茫,新顾客也心存疑虑。小米生态链的爆品策略已经证明,智能健康设备离不开互联网思维,而格力线下店的导购们还在用老一套的话术推销空气消毒机,这种违和感让人难以接受。
尽管董明珠是中国最会带货的CEO之一,她曾在一场直播中创下65.4亿元的销售额,但将个人形象与企业转型深度绑定却是一场高风险的游戏。如今,董明珠已经年逾七十,她作为励志榜样的形象确实令人敬佩,但要作为偶像号召用户买空调,下一代是否愿意听从她的建议就不得而知了。
格力专卖店的改名展现了董明珠的勇气,但商业转型并非举重比赛,仅凭蛮力是远远不够的。健康家电需要润物细无声的场景渗透,而不是运动式的大跃进。当“董明珠健康家”的霓虹灯亮起时,消费者期待看到的是科技创新的真功夫,而不是又一场个人英雄主义的真人秀。毕竟,空调可以制冷制热,但品牌转型却需要更多的智慧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