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后的首个周日,社交媒体上掀起了一股关于“微信DeepSeek王炸组合”的热议浪潮。这一话题迅速攀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部分用户反馈,他们在微信搜索界面发现了AI搜索的新选项,进一步选择“深度思考-R1”后,即可免费体验DeepSeek-R1模型的搜索功能。不过,目前该功能尚处于测试阶段,仅有少数幸运用户能够尝鲜。
这一消息无疑为腾讯股价注入了一剂强心针。2月17日,腾讯控股开盘即大涨6.57%,股价一举突破500港元大关,创下自2021年7月以来的新高。DeepSeek的亮相,让腾讯成为了市场上炙手可热的“DeepSeek概念股”。
微信搜索,这个已陪伴用户走过十余载的老朋友,因DeepSeek的加持而焕发出新的生机。早在2014年,微信便推出了搜索功能,但彼时功能相对单一,仅限于聊天记录的查找。随着微信生态的不断繁荣,搜索功能也逐渐丰富起来,涵盖了公众号文章、小程序、表情、短视频等多个维度。2017年,“搜一搜”入口的正式上线,更是标志着微信在搜索领域的全面发力。
搜索业务,作为互联网行业中的常青树,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以百度为例,尽管近年来在智能驾驶、云计算等领域频频布局,但搜索广告业务依然是其业绩的重要支柱。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孤岛现象愈发明显,传统搜索引擎在抓取新兴平台内容方面显得力不从心。这也为腾讯、360、阿里、字节跳动等巨头提供了新的机遇,他们纷纷加码搜索业务,试图在这片蓝海中分得一杯羹。
然而,尽管搜索产品层出不穷,微信、今日头条等国民级应用也不断强化搜索功能,但百度的江湖地位依然稳固。StatCounter数据显示,2025年1月,在中国搜索市场中,百度占据47.07%的市场份额,在移动搜索市场更是高达58.6%。这一数据无疑表明,现有的解决方案难以撼动百度的霸主地位。
然而,AI大模型的横空出世,为搜索行业带来了新的曙光。金沙江创投董事总经理朱啸虎对DeepSeek赞不绝口,认为AI时代的第一个Killer App非搜索莫属。大模型加持的AI搜索,能够精准理解用户意图,高效梳理海量信息,生成准确内容,有效解决了传统搜索广告多、信息杂等痛点。
在体验了微信AI搜索后,不少用户发现,相较于传统搜索引擎,AI搜索在某些问题上确实展现出了更强的优势。例如,在询问“简单介绍下宇树机器人最新跳舞视频”时,微信AI搜索不仅提供了详细的事实介绍,还深入剖析了背后的技术原理,为用户带来了更加出色的使用体验。
面对AI搜索的浪潮,百度、谷歌等传统搜索巨头,以及360、腾讯等互联网大厂,还有秘塔等初创企业,纷纷加码AI搜索相关产品。其中,纳米AI搜索更是捷足先登,成为国内首个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的搜索引擎。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更是不遗余力地宣传纳米AI搜索,甚至通过出演短剧、上综艺、免费送新能源车等方式来吸引用户。
作为国民社交软件的微信,在AI搜索领域同样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借助其独特的公众号、视频号、小程序等内容生态,微信AI搜索将极大地拓宽搜索反馈的内容维度,为用户带来闭环的生态体验。例如,在询问“如何预约故宫门票?”时,如果微信AI搜索能够直接在回答中加入故宫博物院的小程序链接,那么用户就能轻松实现一键预约。
这一业务模式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微信一贯的战略导向。微信创始人张小龙曾表示,希望搜索能够深入每一个小程序内部,以海量小程序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传统搜索引擎难以触及小程序内部,但开源的DeepSeek却能将用户需求与海量微信小程序在垂直场景的服务高效匹配起来。
正如张小龙所言:“很多人并不愿意主动去获取信息,而是更倾向于被动获取。”微信AI搜索的出现,无疑将极大降低用户获取信息的成本。那么,它能否像微信支付一样,上演自己的“奇袭时刻”呢?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