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聚焦科创领域的深度对话节目《心智对话》在上海圆满举行。本期节目的核心议题为“人口红利向技术红利的转型:企业数字化创新的挑战与瓶颈”。
作为上海优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同时曾担任宝钢中央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的郭朝晖,在对话中分享了他对科技项目评估的独特见解。他提出,判断一个科技项目是否具备落地实施和价值投资潜力,关键在于审视“三大核心疑问”。郭朝晖坦言:“科技界夸大其词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我们需要建立基本的辨识能力。”
首要疑问聚焦于项目的真实用户群体。郭朝晖明确指出:“这里特指那些实际存在的用户,而非凭空构想的目标群体。如果是面向企业的服务(ToB),则需精确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
紧接着,他探讨了用户的具体使用方式。郭朝晖解释说:“深入了解用户的应用流程至关重要,这有助于我们准确把握其需求热点、面临的困难及限制因素。”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第三个关键问题:“为何其他竞争者尚未涉足?”他进一步阐述道:“创新想法并非独一无二,关键在于敏锐捕捉机遇,方能有所作为。”
郭朝晖自信地表示:“凭借这三个问题,我能够剔除掉90%的虚假项目,这是我多年经验的总结。”
除了上述“三大疑问”,郭朝晖还提出了评估科技项目的“三大标准”:简洁的技术逻辑、严谨的业务逻辑以及巧妙的价值逻辑。
他详细解释道:“首先,真正的技术原理应当简洁明了。如果充斥着大量晦涩难懂的新名词,那么很可能存在欺诈嫌疑。其次,严谨的业务逻辑要求讨论细致入微,能够深入到业务的具体细节中去。”
关于“巧妙的价值逻辑”,郭朝晖分享了他的观察:“赚钱之道往往蕴含巧妙之处,有时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步骤,逐步铺垫,最终实现盈利。我发现许多成功案例都具备这一特点。巧妙之处在于如何盈利,而简洁的技术逻辑往往不为常人所察觉,唯有具备洞察力的人才能运用简单逻辑创造非凡成就。这便是‘三大疑问’与‘三大标准’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