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行业的风云变幻中,一场备受瞩目的并购大戏悄然落幕。A股光伏巨头通威股份,全球最大电池厂商之一,宣布终止对江苏润阳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意向性增资计划,这标志着历时半年的“A股光伏最大并购案”最终未能成行。
回溯至2024年8月,通威股份曾发布公告,计划通过增资及现金收购等方式,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交易金额预计不超过50亿元。若此交易顺利完成,无疑将成为光伏行业史上的一大里程碑事件。然而,世事难料,随着润阳股份泰国工厂停工消息的传出,这起并购案开始蒙上阴影。
通威股份的此番动作,由其新任董事长刘舒琪主导,她是通威股份创始人刘汉元之女。此次并购的终止,虽然让刘舒琪的首秀略显坎坷,但市场对此已有所预期,早在三个月前,通威股份便已透露出交易可能调整或终止的信号。因此,当正式公告发布时,市场反应相对平静。
润阳股份,作为一家以高效太阳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主的企业,在全球光伏电池出货排名中位列第五,其在美国、泰国、越南等海外市场拥有竞争力较强的产能布局。然而,在冲击IPO的过程中,润阳股份却面临技术掉队和资金链紧张的质疑。据公开信息显示,其资产负债率一度高达79.17%,远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的平均水平。
尽管此次并购未能成行,但通威股份并未放弃与润阳股份的合作可能。据透露,双方将探讨多晶硅业务的经营合作,通威股份将提供专业技术及管理支持,协助润阳股份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优化产业竞争力。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通威股份在规避并购风险的同时,利用自身行业优势提升产能效率的明智之举。
通威股份的主营业务涵盖光伏和农牧两大板块。自2006年跨界转型进入光伏产业以来,通威股份凭借其在硅料、电池片、组件等领域的布局,迅速成长为行业巨头。然而,近年来,随着光伏行业竞争加剧和产业链各环节市场价格的波动,通威股份的业绩也呈现出放缓迹象。尤其是在2024年,公司遭遇了上市以来的首次半年报亏损,第三季度继续亏损,预计全年将录得大幅亏损,创下历史之最。
尽管如此,多数券商仍对通威股份维持“买入”评级,认为随着硅料价格的企稳提升和产业链价格的逐步恢复,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改善。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也表示,从长远来看,可再生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多晶硅市场前景依然广阔。
通威股份的创始人刘汉元,从一名渔夫到光伏大佬的传奇经历,一直为业界所津津乐道。他凭借金属网箱养鱼技术和鱼饲料生意起家,逐步积累起巨额财富。2006年,刘汉元决定进军光伏行业,涉足多晶硅环节。经过多年的深耕细作,通威股份已成为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身处光伏这一兼具变化性和周期性特征的行业,通威股份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此次并购案的终止,无疑给公司的未来发展增添了一丝不确定性。但正如刘汉元所言:“任何一件事,只要你想清楚了再去做,没有不成功的。”通威股份能否在光伏行业的激烈竞争中继续攻城略地,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