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行业老牌上市公司威龙股份(603779.SH)近期再次陷入内部管理风波,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据威龙股份2月17日晚间公告,公司因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及时不充分以及财务相关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等问题,收到了监管部门的责令改正函件。同时,多名公司高管也因此事被出具警示函,公司内部管理的漏洞暴露无遗。
具体来看,山东证监局指出,威龙股份在2022年度测算梨树资产减值时,使用的关键假设参数不合理,且未能充分评估梨树资产的减值迹象,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不及时、不充分,进而影响了2022年年度报告的财务信息披露准确性。公司在发货及签收管理、客户信用审批以及生产性生物资产管理等方面也存在内部控制不完善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内部管理风波距离公司新实控人“暴雷”尚不足两个月。2024年12月25日晚,威龙股份公告披露,公司实际控制人闫鹏飞因涉嫌挪用资金罪被公安机关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尽管公司表示,经自查不存在违规担保及实际控制人占用公司资金的情况,且闫鹏飞未参与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但该事件仍对公司未来的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事实上,威龙股份的历史上曾经历过类似的管理危机。2019年,公司原实控人王珍海因违规担保案发,导致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并陆续拍卖,长期处于无实控人状态。这一事件对公司的经营和业绩产生了严重影响,使得公司一度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
尽管威龙股份在近期发布的2024年业绩预增公告中表示,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同比提升约15%,且通过一系列降本增效措施,产品毛利率提升了约3%,预计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60万元至144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然而,回顾公司近几年的业绩表现,不难发现葡萄酒市场的低迷以及公司内部管理的不到位,使得公司业绩难以持续向好。
数据显示,自2019年至2022年,威龙股份的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呈现波动下滑的趋势。尽管在2022年实现了同比微增,但进入2023年后,公司经营情况再度恶化,归母净利润亏损达到1.55亿元。因此,尽管公司开始盈利,但葡萄酒市场的整体环境并未明显改善,原有业务能否支撑公司业绩快速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
在此背景下,新实控人闫鹏飞的入主曾给公司带来了“算力概念”的想象空间,一度推动公司股价快速飙升。然而,随着新实控人涉嫌挪用资金罪被监视居住的消息传出,这一预期也受到了严重打击。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威龙股份在2025年的经营能否真正走上正轨,无疑将面临巨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