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界传来了一则震撼人心的消息:特斯拉和Space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预告了一场盛大的发布活动。他宣布,名为Grok 3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将于太平洋时间周一晚间8点,即北京时间周二中午12点,通过现场演示的方式正式亮相。马斯克对这款新产品赞不绝口,称其为“地球上最聪明的人工智能”。
马斯克在之前的言论中透露,Grok 3在推理能力上表现卓越,超越了所有已知的同类产品,包括DeepSeek R1和OpenAI的o3等大模型。他毫不吝啬地表示,Grok 3将成为AI领域的一次革命性突破,甚至略带幽默地提到:“有时候,我觉得Grok 3的聪明程度让人有些害怕。”
马斯克进一步解释说,Grok 3不仅聪明,而且非常“自律”。当发现数据中存在错误时,它能够自主识别并删除这些错误数据,从而确保推理过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一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模型幻觉,使得Grok 3在应用中更加可靠。
据悉,Grok 3是Grok系列的第三代产品,被视为OpenAI旗舰模型o3的有力竞争者。为了训练这款模型,开发团队使用了高达10万块英伟达H100芯片,这意味着Grok 3能够处理更为复杂和庞大的数据集。
Grok 3还拥有一个独特的优势:能够实时访问X平台。这意味着它能够迅速获取最新的信息和数据,从而在与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竞争中占据先机。
在生成式AI领域,我国的科技企业也在积极布局。腾讯云、阿里云、百度智能云、微软和谷歌等企业都在基础设施层、基础大模型以及生成式AI应用及平台方面有所建树。其中,AI芯片的主要企业包括英特尔、AMD和英伟达等国际巨头,而国内的连接与通信则主要由四大运营商负责。
随着技术的发展,大模型的应用已经不再局限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图片、语音、视频、代码等多种模态的应用开始涌现,而大模型、生成算法与多模态等底层技术的突破成为了生成式AI质变的关键。当前,大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下游任务,成为了生成式AI的底层框架。许多跨领域的AI应用都是基于大模型构建的,能够解决多任务、多场景、多功能需求,支撑各种模态的生成。
生成对抗网络(GAN)、变分自编码器(VAE)、扩散模型(DiffusionModel)等快速涌现的生成算法,以大模型为基础,能够创造出文字、图片、语音、视频、代码等各种模态的内容。这些算法的应用推动了多模态应用的快速发展。
对于生成式AI的发展,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校长杨强表示,这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领域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他还指出,联邦学习等技术与生成式AI的结合,能够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推动AI在更多行业的应用落地,促进数据的高效利用和模型的优化。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则认为,生成式AI将极大地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在内容创作、客服、教育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他强调,人们需要关注生成式AI带来的就业结构变化等问题,并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以适应与AI共存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