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资本市场再度聚焦海兰信(300065.SZ),这家频繁进行并购活动的企业又有新动向。据官方公告,海兰信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全面收购海南海兰寰宇海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海兰寰宇”)的股权,使其成为上市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这一消息发布后,海兰信的股票在复牌首日即2月17日封上涨停板,显示出市场对这一收购案的积极反应。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海兰寰宇的实际控制人与海兰信的实控人申万秋为同一人,且海兰寰宇与海南国资背景的第二大股东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使得此次收购具有浓厚的关联交易色彩。
根据公告内容,海兰信拟向17名交易对手方收购海兰寰宇100%的股权,每股发行价格为6.74元。交易完成后,海兰寰宇将成为海兰信旗下全资子公司。而此次交易的交易对方之一,申信(海南)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正是由海兰信实际控制人申万秋所控制的企业,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此次收购的关联交易性质。
深入探究发现,海兰寰宇与海南国资关系紧密,海南国资不仅是海兰信的大股东之一,还通过海南省信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间接持有海兰寰宇的股份。海兰信的第二大股东海南海钢集团同样受海南国资委控制,显示出海南国资在海兰信及海兰寰宇中的重要地位。
尽管近年来海兰信多次发起并购活动,但主业的业绩并未因此得到提升,反而陷入了持续亏损的困境。数据显示,海兰信的主营业务已连续三年亏损,2024年扣非净利润预计亏损2000万元至3000万元,累计亏损额接近10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海兰信希望通过收购海兰寰宇,拓宽业务范围,优化业务布局,从而提振主业。
海兰寰宇近年来展现出了良好的盈利能力,2023年和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2.57万元和5159.59万元,这一数据超过了海兰信自身的盈利水平。因此,市场普遍期待此次收购能为海兰信带来业绩上的提振。
然而,海兰信的并购历史并非一帆风顺。以2020年收购欧特海洋为例,当时海兰信以超过7倍的溢价完成了这笔交易,但欧特海洋并未能兑现业绩承诺。尽管海兰信在2023年调整了业绩承诺方案,但欧特海洋仍未能在2023年完成利润承诺,直至2024年6月,实控人申万秋才支付了385万元的业绩补偿款。
海兰信的并购之路并非坦途,过往的并购案例多次出现业绩承诺未达标、商誉减值等问题。此次收购海兰寰宇能否避免重蹈覆辙,尚需时间检验。市场将密切关注海兰信未来的业绩表现,以及此次收购是否能为公司带来实质性的改变。